——银川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四课”比赛暨第五届“推进课堂变革”市级比赛展示活动(初中信息科技)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教学、教研水平提高,造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1月1日至3日,在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统筹规划和贺兰县教学研究室的精心组织下,银川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四课”比赛暨第五届“推进课堂变革”市级比赛展示活动(初中信息科技),在贺兰县第一中学(六中校区)如期举行。
为使这次优质课顺利开展,学校教务处依旧精心组织参赛选手进行线上抽签,统筹安排教师上课的时间、地点。我校信息组四位老师对比赛教室的软硬件进行了排查,确保设备软硬件正常运行,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赛程中也积极指导参赛教师在候课室熟悉比赛设备。
精彩第一日


11月1日,共有3位教师带来《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课例展示。
银川市景博中学的蔡建树老师以图片代替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用视频的方式融入有关网络最新的信息技术水平,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学生上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TCP/IP协议、IP地址等学习,用学生身份证号码与姓名帮助学生理解IP地址与主机名的关系。
银川市第六中学的杨建伟老师通过梳理,得出一条清晰的主线:计算机网络如何组建和实现通信互联。通过预设一个组建网络和实现通信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其中思考。设置“四位我校同学要做网站,成立工作室,需要搭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将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入其中,最终一步步实现网络的组件和通信。
贺兰县第一中学(六中校区)的代静老师以“张华同学的疑惑”为主线,将计算机的组成、TCP/IP协议、IP地址和主机名、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等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入手,总结归纳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必要条件,再应用于实际。通过联系实际和类比,突破TCP/IP协议、IP地址等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逻辑体系。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勤于思考,理解内化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精彩第二日


11月2日,共有7位教师带来《通道》的课例展示。
永宁县闽宁中学的魏红霞老师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两条线,知识线(设计防火海报)与情感线(消防员精神:使命担当、团结协作)一明一暗,同时发力,共同推进课堂活动有序开展。重点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建构知识,渗透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银川市阅海中学的孙佳斌老师以生活中摄影工作室的业务订单为出发点,创设任务情境,产生需求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现场模拟摄影工作室的工作流程,通过接单、拍摄、修图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数字化呈现学习成果的能力,进而落实学生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
灵武市第四中学的马金娟老师通过设计一个有奖励机制的闯过游戏导入课程,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因此应用游戏导入的动机是推动人活动的心里力量,有了强大的心里力量做基础就会快乐的去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能够达到以最大能力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银川市唐徕中学宝湖校区的樊雪萍老师梳理教学内容,主要讲解:1、为什么要用通道,2、通道的概念,3、通道与选区的关系,4、如何存储选区和载入选区。课前以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通道,新课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明白通道的概念。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知道通道的作用。以做一做为主要任务,分层完成,弱化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
银川市北塔中学的张涵老师以通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实例引入,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通道的概念、原理及应用。由于本课对学生来说操作难度较大,本课教学设计将大的综合任务拆分成两个小任务,第一个小任务贯穿通道与图像内容有关的选区这个概念的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分析图像美观效果引出第二个小任务蒙版的使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使用蒙版工具的意义。本课以工具的实用性出发,引导学生成为工具的驾驭者,实现对学生创造美、传播美的价值观培养。
银川市英才学校的李玉霞老师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学习通道的知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为了降低课本任务的操作难度,又新增基础任务,以任务清单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为提升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提升任务的讲授,先展示图像,让学生思考分析,又巩固了通道的使用。最后拓展了图层蒙版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下个任务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旨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修图的热情和学习的热爱。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的秦广成老师通过视频的观看,提升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激发学生做好环保宣传工作的兴趣,用李明同学在制作环保宣传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从而引入通道课题,让学生明确通道的功能以及学习通道是用来解决在修饰图像时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体验通道是一个特殊选区的特殊性——存储和创建精确的选区,达到精确抠图的目的。任务设置方面考虑了层次递进,简单的任务独立完成,复杂的任务合作完成,明晰任务流程,以微课的形式提供操作指南,让学生明确怎么学,将知识点穿插于任务中,让学生先尝试体验,再进行知识点梳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任务切合生活实际,不仅仅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精彩第三日


11月3日,共有6位教师带来《路径》的课例展示。
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孙小琴老师以绘制“守护心中的那片海”宣传画为主线,以视频音乐形式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核污水排放的危害唤起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形象化的用核污水排海轨迹引出路径概念,通过简单对比矢量图与位图,体会矢量图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路径的绘制,分别以“画路径”和“用路径”为问题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微课视频学习,由于学生操作能力层次不齐,特意设置分层教学任务,让学生都能量力而学,通过完整绘制宣传画,掌握路径绘制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路径在生活中的应用。
银川市第二十五中学的马挺老师通过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任务驱动和探究学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新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断巩固知识,掌握原理,最终内化形成技能方法和对路径作用的理解。最后采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学校的黄卉颖老师以助力“星辰大海”活动——绘制神舟十七号宣传海报为情境导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路径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使用微课辅助学习的方法,使用钢笔工具、自由选择工具及转换点工具绘制并调整路径,完成宣传海报的制作。在制作宣传海报过程中,是学生对载人航天飞船的一次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学生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三种方式,了解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呈现了一节完整的信息科技课堂。
银川市第三中学的王爱香老师由学生熟悉的地图上的路径引入,首先通过类比图层面板帮助学生学习路径面板及工具。接着借助两个学习任务,分别帮助学生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和编辑修改路径。第二个学习任务以一个小项目的形式给出,引导学生分析,拆解问题的方法。最后用综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永宁县兴泾中学的郭瑶老师以绘制《逃生路线图》为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路径功能及相关工具,完成路线图的绘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指示牌、引导图等生活中的图片,关注其中的关键信息。本节课课程容量大,内容相对抽象,不好理解,工具也是学生不常用的工具。所以引导学生学习关键内容,提供学习任务单、操作视频等学习辅助。同时,简化操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内容上。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不同,给学生提供分层任务,供学生选择。学习本节课内容后,展示路径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贺兰县第一中学(六中校区)的朱吉利老师以设计“篮球服logo”为情境,通过对比画笔工具、选区工具来引出本课的主题---路径。通过绘制“V”、“三角形”的任务熟悉钢笔工具,通过绘制“五角星”、调整“五角星”、改变为“花朵”,为“花朵”填色等,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直接选择工具和转换点工具的使用,最终通过分组任务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本课中以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和理解路径,替升学生的技能和素养。
16位参赛选手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体现出对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体现出年轻人的活力和风采。
本次比赛采取评委线下打分的形式,共5位评委打分。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原则,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进行。
本次赛课吸引了很多教师前来听课学习,从课堂中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每位参赛教师也在赛后与评委和听课教师进行探讨交流,互学互研,促进专业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比赛虽已落幕,思考从未停止。通过此次展示活动,各位教师在落实新课标、把握教情、学情方面有了更深层的认知与体悟。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教师们将会深思钻研,努力进取,用奋斗锤炼一次次的成长与进步。
撰 稿:代静 朱吉利
图片及排版:柯晓花
审 核:康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