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效率,落实核心素养”           ——记历史组2023年10月教研活动

张萍
创建于2023-11-05
阅读 3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加强科组内教师交流,提升科组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历史组黄海金和迟兆贵两位老师于10月31日下午在103多媒体教室进行了两节公开课展示,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参加了听课活动。

  首先是黄海金老师展示了《探寻新航路》一课。

  在导入环节,黄海金老师通过位于菲律宾的一座麦哲伦雕像,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何菲律宾人会对麦哲伦有不同的评价?借助麦哲伦这个人物引出新航路的开辟这个话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黄老师把整堂课分为3个不同部分:第一、向往世界—开辟新航路的原因;第二、探索新航路;第三、发现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前后知识点逻辑衔接得当,体现了黄老师教学思维的缜密和严谨。

  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黄老师为学生展示了充分的史料并细致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史料,从中得出结论,最后再对结论加以总结,潜移默化地渗透着论从史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在进行“探索新航路”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黄老师特意设计了课前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完成练习,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同时,课堂上又让学生上黑板画新航路的航线图,真正意义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通过学生的积极展示,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课堂充满了兴趣,对历史学习是主动的。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行展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最后一目“发现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黄老师展示了地图、文字材料、表格、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去分析新航路带来的影响,得出结论: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殖民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使世界各地建立起了更多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世界;另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殖民地长期贫困。

  总体来看,黄老师这节课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在场同学们和听课教师从头到尾,聚精会神,是一节引人入胜的课。

  第二节课是由迟兆贵老师展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

  这节课上,迟老师主要运用了学案教学法。迟老师提前印制了学案,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由学生显示答案,针对一些难点、疑点,迟老师适时进行讲解点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迟老师还借助一段6分钟的视频,向学生讲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内容思考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区分“工场”与“工厂”,迟老师出示了表格,引导学生进行二者的比较。

  针对工业革命的特点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从教材中获取信息,迟老师展示了表格,借助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而对工业革命生成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迟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论是导学案,还是授课中的讲解,无不体现了这一点。最后,迟老师还把本课知识点编成了口诀的形式,带领学生背诵,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

  课后,历史组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研讨总结如下:

一、亮点:

     1.黄海金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如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和图片史料,使课堂生动形象,并且黄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逻辑缜密,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2.迟兆贵老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自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背诵记忆知识点,在学法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这正是我们的学生所需要的。

二、需要提升的方面

      1.黄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锤炼,提问要具体准确;

       2.在指导学生画航线图的时候可以适当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

       3.迟老师在播放视频时,应让学生完整观看后再加以解读效果会更好;

       4.要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学”在课堂中切实发生,减少老师的灌输式教学。


  总的来说,本次科组活动的两节公开课各有千秋,对于科组内老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通过本次活动,每位老师都受到许多启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精益求精,提升课堂效率。

阅读 3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