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张银德名师工作室2023年第三次培训活动

清清*^O^*
创建于2023-11-05
阅读 5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风有信,

硕果满园。

教研有道,

润物无声。

       秋意渐浓风微凉,联动教研促成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探索。2023年11月3日,张银德名师工作室2023年第三次培训活动在王城镇中心小学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共分五个环节:王城镇中心学校“课程标准  我来读”数学组活动总结、综合与实践课例展示、评课议课、外出学习汇报、工作室会议。

“课程标准   我来读”活动

        从9月12日到11月2日,王城镇中心学校组织一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师,历时52天,对《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阅读分享活动。活动牵头人中心学校理科教研员张银德老师指出,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实践,落实过程要经历三个环节,一是从课程标准的文本到教师的理解,二是从教师的理解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三是从课堂教学到学生的理解。这三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

        在每一位教师分享课标朗读内容之后,教研员结合分享内容及时进行点评,这种“一读一点评”的学习形式,促进了新课标内容的深度理解,让《2022年版课程标准》成为指导教师们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习惯。

综合与实践课例展示

        综合与实践自2001年实验稿课标开始,已经设置20多年了,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应用意识,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重要阵地。在2022版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式活动和项目式学习,这也明确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应以主题式学习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展开。

        课例展示环节,工作室学员李鹏鹰老师展示了四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一亿有多大》。

         课前,《大中国》手势舞,瞬间燃起学生的激情。

        瞧,同学们正激烈地探讨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00:14

        小组汇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联系生活,促进数感和量感的深化。

        本课结合大单元教学分析,让学生在具体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亿的认识经验,感悟推理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数感和量感。

        课程最后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都要做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由一棵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评课议课

        匠心磨课,聚焦课堂。老师们各抒己见,积极交流,在参与中共同成长。

         本节课是一次“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尝试,从猜测-方案-实验-交流-结论,教学环节流畅,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感悟一亿有多大,发展学生由局部-整体的推理意识。体现了新课标“三会”的精神,可以看出李老师对于新课标的深读和理解,以及课前的精心准备。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活动设计并不是越多越好,可以少而精,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度探究,多些思考和反思。

        2、小组汇报不是个人展示,要关注全体,小组分工明确,汇报时可以合作展示思考和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3、生活情境可以与学生生活和经验联系再紧密些。

        这些思考和建议,不仅仅是对本节课而言,更多的是对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方面提出的要求,    在课堂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一路芳华,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

         最后张老师强调,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并梳理自己或小组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我是怎样想的?

    怎么做的?

    是怎样想到的?

    这样做对吗?

    这样合理吗?

    还有其他方法吗?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反思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通过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汇报

        学习汇报环节,首先由王城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谢林老师就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襄阳观摩的“湖北好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进行学习汇报。谢老师提到,感受最深的是:数学课堂多样化、课堂评价多元化、信息技术融合化,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和钻研。

       接下来,由张银德老师就10月9日至10月20日在天津参加的“国培计划(2023)”中西部骨干项目襄阳市小学数学学科优秀教师培训进行学习汇报。

     据张老师介绍,此次培训以“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方式进行,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进行理论解读和案例实践。

      《建设现代强国 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学习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实施路径》我们学习到了数学学科的课程思政,如何培养人——课程方案与标准;《教书育人的心理学智慧和实践应用》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让学生避免陷入教育教学的习得性无助漩涡的三个步骤,了解了认知失调理论、“格赛尔爬梯实验”等。

      《与学校教育安全管理有关的最新法律法规介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的解读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提醒我们一、二年级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专业课程领域,《把脉课标精髓 明确课改方向》《聚焦课堂 深耕数学活动 孕育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策略》《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路径—谈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张老师以课例视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样例展示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工作室会议

       工作室每一次相聚都是一种成长,大家针对自己近期的工作情况、读书情况,或谈困惑,或谈收获,或谈建议,述说着各自的成长......

供图:工作室所有成员

制作:平林镇小刘秀清

审核:张银德名师工作室

    

阅读 5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