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文化,感受历史脉搏

——滨城区逸夫小学2022级6班师生走进非遗工作室研学活动

🔆🔅 芥
创建于2023-11-05
阅读 20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十一月的深秋,

灿烂的笑靥,

迈步家乡文化,尽享非遗之美。

循着非遗的历史长河,探访锔瓷——

我们开启研学之旅。

2023年11月4日,出发!

一路欢歌一路期待。

  中国是瓷器大国,使用瓷器有几千年历史,瓷碗、瓷盆裂了怎么办?祖辈们发挥聪明智慧,先将陶瓷碎片组合起来,再用细绳扎紧捆牢,然后用金刚钻快速在裂缝两边钻出钉眼,镶上锔钉,最后用生石灰涂抹缝隙。修复后的瓷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破镜重圆”靠的是情感,“破瓷重圆”靠的是技术。而锔瓷这门手艺已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神秘古老的锔瓷展厅里,收藏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响器。他们身上披着精美而又风格各异的精美图案,载负着文化传承,镌刻着时光印记。工作室的师傅们边修补边讲解修补的技艺,我们听得聚精会神。

  在锔瓷文化里,我们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尽其用、节俭持家”的理念。

  我们坐在讲解室里,老师带我们穿越回明清时代,看传统农耕文化基础上小贩走街串巷用的招徕响器文化

     小磨香油小贩敲着钲正在招徕顾客、货郎举着拨浪鼓“噔不隆咚咚,噔不隆咚咚……”在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还有戗刀磨剪子的“惊闺”,剃头挑子师傅手中的“唤头”,买豆腐的梆子,卖油郎的“香油幌子”,收金银字画的小鼓,耍猴戏的小锣……勾勒出一幅三十六行坐贾行商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洋溢在每张小脸上。

行走的梦想在脚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世界之大,可以通过读书去求知、学习、解惑,

也可以通过行走去经历、思考、领悟。

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家乡文化,

我们畅游于研学中,领略非遗之美,尽享成长之乐。

阅读 20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