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廿四年店员讲述山东省老烟台“生生堂”药店(上篇)

张宜中
创建于2023-11-05
阅读 3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工作廿四年店员讲述山东省老烟台“生生堂”药店(上篇)

 

       口述 / 蔡洪吉   整理 / 毛贤君(1996年12月发表)

       我生于1915年农历10月17日,原籍蓬莱市淳于乡富阳蔡家村人。1932年农历三月初八,由亲友介绍进烟台“生生堂”药店学生意。1956年公私合营后被调到烟台市药材公司工作,1975年退休。在生生堂工作了24年,和生生堂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将在店中亲身经历回忆如下。

一、20吊铜钱起家

       我到生生堂时,第四任经理邹巨川当家,他是烟台南郊山前黄务村人,当时已60岁了。听店里同仁讲:生生堂是烟台历史最悠久的药店之一,创建于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第一任经理姓王,第二任经理姓邹,第三任经理叫邹自钱。创业初期是黄务村纸敬堂主人姓邹,他在药店当过店员,略通医道,攒了几个钱。他的近邻为绪德堂,一位老太拉着一个儿子过日子,她的丈夫也姓邹,丈夫死后,靠用针线笸箩为人缝缝补补谋生,积聚了几个钱。两家凑了20吊制钱开设生生堂药店。我刚上小学时,记得这种钱还在市面上流通,两个制钱可买一根竹棍上挑着的一小块糖稀(即用地瓜面做成的饴糖)。可见这20吊制钱数目不大。以后又陆陆续续有四人入股。那时在工厂和商店生产经营中投入资本的人泛称为东家,所以生生堂的东家又增加了四人。首为该店的王经理,生生堂建店时期三年一结帐,这三年称为一个帐期。王经理把一个帐期挣的工资除日常生活开支外,全部投进店里入了股。从此后,生生堂的管理人员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挣来的工资投入店中作资本,扩大再生产,沿袭成风,直到建国前夕,俗称持有股金的人为吃份子掌柜。次为烟台市郊区上世回尧村姓孙和芝水村姓牟的等人入的股,这些股份很少,都是黄务村邹姓人家给其女儿的陪嫁之资。他们舍不得花,投到生生堂药店作资本,以钱生钱。由于生生堂经营有方,信誉至上,资金滚动发展,生意越做越大,资本也象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建店几十年后,拥有的资金已相当雄厚,当时把流动资金分为“三套半”,即向各县、镇小药店赊销药材一套资金;仓库存货占一套资金;在上海、天津等地采购药材占有一套资金。还有半套资金用于店内职工日常生活开销。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烟台市区大小药店有70余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西大药房、福庆堂、福兴堂,但这些药店的资金全部加起来也没有生生堂一家资金多,可见生生堂资金实力雄厚,在威海、青岛还开设了生生堂分号。

二、店铺和库房结构及设施

       听店内同仁说,生生堂店址原在北大街路北,现口腔病医院东面第二个门。前面四间房子店面,后面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因房主增加房租,要价太高,遂搬入北大街路南80号,桃花街路口东侧。这是一幢由二层楼组成的四合院共有四十间房子,位于当时烟台市区的繁华地段。我来时只见临街是六间房子的门面,二楼窗下墙上从东向西写有“专门选购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丸散膏丹”十六个楷书大字。店门上面写着“生生堂”三个金字。两旁门柱上分别写着“生者大乾坤并寿”,“生者明日月常昭”七个字。临街店门西面有两个大橱窗。窗上摆着穿山甲模型和几个玻璃罐,分别盛着用白酒浸泡的人参、虎骨及黑白两色的金钱蛇、白花蛇,各色蛇的肚子都被剖开。楼下北边临街的六间房,尽东头一间为副经理刘荫池的卧室,北窗下面是一铺大炕,那时学生意的小青年要为副经理烧炕。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硬木制成的钱柜,我们称为银柜。银柜上面有一个四方形的木盖,内分两层。做生意收来的银元和钞票都放在里面。至于收的铜元,用一个大木盒盛着,我们叫它钱板子,索性也不锁,就放在银柜或药柜下面。因为那时店中同仁都讲脸面,从没人将店中钱物窃为已有,所以铜元放在柜子下面,会计们很放心。这间卧室里还放有一个大药柜,分四层。诸如牛黄、狗宝、珍珠、玛瑙、鹿鞭、羚角、鹿茸、犀牛角、熊胆等贵重药材都装在这个柜子里。从东往西数两间店面,柜台里面有四个大药柜,每个药柜都有许多小抽屉。一个小抽屉分两格或三格,一格盛一种药材。药柜上面还有两个大木格,木格里放着大瓷坛,这些坛子里放着本店自制的丸药(即不带蜡皮的蜜丸)。木格上面还放有扁柜,里面放着不常用的药材,如桔络等(俗称背路货)。一进店门迎面通院子的南门上面,黑漆大匾上写着“生生堂”三个赤金大字,锃亮,年代久远而不退色。南门西边门柱上写着四个楷书大字“是乃仁术”,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从东往西数第五间房,南边一个药架,放着盒装的成品药。西墙一个药架,放着自制的丸药。柜台外面有两条大春凳,有一尺宽,可供顾客取药时休息。临街门头房尽西头一间为宿舍,柜台负责人(俗称栏柜头)在里面睡觉。

       一进院子,东厢南头两间为伙房,雇了两个炊事员。北两间为装斗子拣药室,各种中药在此分类,装入柜台中的抽斗型。西厢房靠南头两间屋放着一盘石碾,地上还放着两个用脚蹬的大铁碾,用来粉碎药材。靠北头两间屋为制水九子药的工作间,我刚进店只见有学生意的徒工在这里印本店出售药材的包装纸,俗称印门票。南面六间正房,东头两间为大夫们的诊室。中间两间大屋,南墙下面有个大香几,两张大的八仙桌,还有帐桌,是经理们接待客人谈生意的地方。西头两间屋是医生宿舍。

       楼上房子的布局是这样的:南楼上六间房是“生生堂”的批发屋,来批发的客户都在这取货,学生意的青年人刚进店就在这个屋学着包包。屋里有柜台,四周靠墙都是梯形货箱,约有400个,装着满满的药材。东楼四间房,靠南头三间房是成品药库,多是从广东进来的丸药。北头那间住着当时烟台大名鼎鼎的中医罗盛初。西楼四间房为批发屋的仓库,放着大小不一的梯形药箱约有150多个。

       北楼六间房,东头两间是经理的宿舍。我刚进店时,经理邹巨川就住在这里。和生生堂交往多年,关系密切且生意成交额大的客户俗称大客,邹巨川就在这个屋接待,以示尊重。有时店里生意繁忙,晚上吃完夜饭后,工友们也在经理室里做蜡丸。西头四间房是专门装上等药材的药片库。因为有些中药要切成片状,供楼下店面装药斗子零售。

       除了这座楼房被生生堂买下之外,在永隆街永隆胡同庇寒所附近(已拆除,在现区政府院内西北角)还有一幢座南朝北的四合院为库房。一共24间房子,又高又大。八个切药工、两个看仓库工人和库房负责人韩述范住在这里。除宿舍和切药屋外,全是药库。生意兴隆时,购进的药材库房爆满,还在院子里搭棚子存放药材。1945年,第六任经理邴盛武购进一台切药机器搬在这里,结束了人工切药的历史,这是生生堂的发展史上手工生产转为机械操作的重要一环。

三、独特的经营之道

      生生堂以微不足道的20吊制钱起家,到我进店时发展成为拥有46名职工、烟台市内首屈一指的大药店,经营奥妙就在于真正把顾客奉为衣食父母。生生堂对店员要求严格,要求店员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提供方便。“生生堂”的营业时间长,一年四季,天一亮,学生意的就下门板、扫地、站柜台,接待顾客。晚上,冬天七点,夏天八点钟才上门板。店门上还有一个小窗,一年四季夜间有人值班。夜间有人敲门购药,见是熟人,就开门请他进来,照单付药。见是生人,就叫他在门外通过窗口购药。大年三十的晚上,喝完过年酒之后,外边一放爆竹,店员们找出戥子,从药抽屉里抓出大吉、大力子、百合、千金等药材象征性地合在一起,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日进千金,又开始新的一年生意,除夕照样有人值班,接待顾客,所以生生堂有一辈子不停业之说。

       顾客进店,不论年老长幼、穿着华丽还是衣衫褴褛,店员或吃份子掌柜都笑脸相迎。接过药单子之后,先要仔细审查。看看大夫一个方子中开的中药,有没有搭配不宜,吃了之后对患者起副作用的。这个好传统,一直延续多年。所以那时我们当店员的都有医药常识,就是不懂的,环境也迫使我们很快学得一些。记得50年代初期,公私合营前,一个店员接过一张药方一看,十多味药中有力芦和甘草。医书上讲这两味药不能搭配在一起。店员就告诉他这张方子中这两剂药不能合用,退给他去问问大夫。大夫接过处方一看,提笔把甘草去掉。第二天这位大夫来到生生堂,表扬店员严谨的经营作风。

       客户若没带钱,可以赊购。在柜台上抓药,可以告诉店员是那个商号的人,由会计记帐,把药拿走。第二天或者积一段时间“生生堂”派一个跑街的店员(大都年纪较大,在店内工作多年,对烟台市区各店的情况比较熟悉),领着一个学生意的,背着钱褡子挨门去要。背钱褡子学生意的青年人,俗称驮钱驴,上门要帐则俗称招帐。来批发也是这样,烟台附近各县一些小药铺,只要有和生生堂有来往的熟人作保,就可来赊购药材,待药材出售出去再来算帐。一年三节(农历五月端午、八月十五、春节)结帐。那时烟台人很讲信用,一般没听说有人赖帐。赊销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日军占领烟台后才中止。

       到了夏天,店门口有一口小缸,放着一缸防暑降温的药茶,名叫藿香正气茶。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缸中的茶水里,喝完了可以随时添开水。附近邻居和买卖家的店员也提着壶来舀,顾客和过路行人也喝。这样虽无偿供应,却赢得市民的好评,招徕顾客。

       对顾客的服务质量更是无可挑剔。比如照单秤药,当归三钱,一付药中一钱。规定店员用戥子秤出三钱后,往第一张包药纸上倒药,戥子上必须准确无误地剩二钱药,往第二张包装纸上倒药,戥子上必须剩一钱药。绝对不允许拿着戥子盘估计着往三张纸上倒。再如切片药,放在柜台上大小要均匀一致,不能大的大,小的小。如当归、川雄这样的药材,切时要把头尾去掉,切片要薄,放在柜台上大小基本一致,非常好看。包药的质量要求也很严,要求一味药包一个小包,小包上有个小票,标明治哪一种疾病。同时还要求把每一小包药包成下面大,上面小的塔形药包,然后上下捆在一起,十分美观,使顾客携带方便。即使包装纸摔破了,叠的地方也开不了。

      在信誉方面,更是不痛钱财,只要名誉。记得我刚进“生生堂”,有的外城客(到外埠采购人员的俗称)买的冲羚羊和犀牛角,因为不符合要求,虽然这两样药有三、四十公斤重,而且售价很高,但经理邹巨川叫店员烧掉。他说:“只有治不好病的药材,没有病号买不起的药材。我们卖出的冲羚羊、犀牛角要货真价实。病号来买,我们就要卖质量上乘的好药,他吃不起就不买,但卖质量低劣的药就砸了牌子,跑了主顾,这就划不来了。”至于假冒伪劣药品,更不准在生生堂出现。

     (未完,待续)

▲右侧近影为生生堂中药店

▲右侧近影为生生堂中药店

▲生生堂中药店正门旧影

▲生生堂中药店第四任经理邹巨川像

阅读 3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