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庞老师的散文集——《小先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散文——“形散神聚,语言优美”。
《乡村足球事情》可能是这本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篇,时间跨度也大,庞老师从回忆读师范时踢足球,再写到同事考研成功,而自己却依然与乡村为伴。整文以空行的方式分成七部分,我今晚想以此文为依托,以“情为主线 探寻心路成长”为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小先生”带着师范时所踢的足球踏进乡村小学。我们看庞老师的文字“待我到了分配的学校后,我的心凉了半截,本来准备独享足球的,不知道学校中连半个足球场也没有,上面还坑坑洼洼的,像是我抠完了青春痘后的面颊,寂寞中有一种别样的痛。”这个比喻多么符合庞老师当时的年龄,多么贴切,又让人心疼。那种心理落差,那种寂寞、失意、失望,也许只有我们中年读者才能体会的更加深切。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文字,我们才华横溢,有理想有抱负的小伙子——庞老师在乡村学校寂寞、无聊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他看孩子们玩弹玻璃球,孩子玩得全神贯注,他看得传神:文中写到:“闪烁着异彩的玻璃球,在泥地上追逐着,嬉闹着,最后都咕噜咕噜滚到了前方,一个用手指抠出来的凹坑里。”弹玻璃球,我原来村小的学生也爱玩,那个兴奋劲啊!鼻涕都要拖到地上来了,都没时间擦。看到这,我想起了我以前乡村学校的一对新婚夫妻同事,女方是委培的师范生,那时委培的师范生,要考试才有正式编制,她开始在我们村小当代课老师,刚结婚考上了,不过分到离我所在村小很远的其他乡镇的偏远村小。当时交通不便,从我们那颠簸好长的土路去镇上赶班车,到了我们莲塘再换乘去另一个乡镇的公交,下了车又是颠簸很长的土路,才到她所任教的村小,她的爱人很体贴,让她继续在我们村小任教,自己去遥远的别的乡镇村小任教,就像庞老师一样要住校了,一星期回家一次。有一次,我到她家串门,发现他家罐头梨瓶子装的“闪着异彩的玻璃球”,她告诉我,这是爱人在那边村小和学生玩弹玻璃球的“战利品”。当时我就想象,当学生放学,老师们回家后,我的这位同事是如何排遣那悠长的寂寞时光。想到这,我就更理解我们的庞老师了,他写到“我又想起那只‘饿’了多少天的足球,我来这个学校多少天了,它还没有享受过那欢乐的笑声、叫喊声与晶莹的汗珠酿成的青春佳肴。”这是写足球没有享受青春佳肴,还是小先生庞余亮老师写自己青春如此的落寞,如此的无人关注呢?我们继续看小先生的文字:“而我在那天下午去找了个理由,与校长吵了一架。校长笑眯眯地看着我吵,直到我把眼泪吵了出来。”那种烦躁,那种无法排解无处诉说的憋屈、无聊,如雷雨来之前的天气,透不过气,浑身不自在,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进行爆破。
文章 三、四、五、六部分,笔调转折了,庞老师写到学校迎来了另一位师范生,他们一起踢球,一起看球赛,虽受条件限制,但有了志同道合的相伴,庞老师是充实的、放松的、快乐的,我们来看看他这时候怎么写踢足球:我们踢高了,球打在苦楝树上,就会把苦楝果打得哗啦哗啦往下落,像下雨一样,一阵又一阵的……他写熬夜看球赛:“我们那儿信号很不好,我和他只好一个人在外面转竹竿,边转边问里面,清楚了吗?清楚了吗?他就在里面回答说,听到声音了,听到声音了。一会儿又没有信号了,只好出去再转,吱呀吱呀的,就这样,因为足球,我和他度过了多少不眠的乡村之夜。”虽然是“苦中作乐”,但这是多么欢快的笔调。这时笔触是明快的,节奏是先明的,情绪是愉悦的。
写着写着,不经意间便有了抒情、议论:“乡村足球,水中足球,我梦中的足球,把青春和激情当成足球踢来踢去的足球。”细腻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带给我们细腻的体会。
此时我们感到庞老师与精神契合的人在一起,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心灵的港湾,灵魂是充实的。
写到第七部分,庞老师笔锋一转,心中的风雨又来了:“谁能想到,我的那位球友就真的能考上研究生了呢。我的心又一次落空了许多。像一只足球在球场滚啊滚的,竟然被踢破了内胆,泄了气,好一阵子缓不过神来。”人们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幸福是比较出来的,而失望、落寞会在比较中会更加沉重,情绪会跌入深渊。“有一天,我实在寂寞,一股热流在我身体里冲来冲去,找不到门——我又一次去踢球……”而这次“足球打在苦楝树的树桩上,内胆真的就破了。”我们常说,要为自己情绪找一个出口,看到此处,我觉得小先生的情绪出口被堵住,被破坏了——我们小先生此时失落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这时他抬头向上看广阔的天空,向光亮的地方看:“我看了看苦楝树,苦楝树好像密了许多,一些小苦楝树也争着长了起来。这些都是我们的足球无意踢落下来的种子啊!”我们的庞老师就是这么坚韧,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他都能看到那一束光,并把它扩大,庞老师不写别的树,他写足球无意踢落的苦楝果,长成小小的苦楝树,生机勃勃。我看过庞老师的获奖感言:这是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年代,无意中会得到我们未曾期待的事物。
坚韧的庞老师,从乡村生活中汲取营养,奋力生长。庞老师称乡村教学生活是他的“第二次成长时代”,以情为主线,从此文看庞老师的心路成长历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欣赏庞老师的韧性,隐忍,这也许就是庞老师自己说的“老榆树”脾气吧,在任何时候都向好的一方看,亮的地方看。庞老师这些透着泥土芬芳的文字,这些透着露水纯洁、晶莹的文字可以喂养浮躁、烦闷的心。
开春的时候,因一些生活琐事,心情烦闷,睡眠不佳,早起站在窗前,打开微信,看到女儿留言,我感觉到她的不开心,我便在与女儿的聊天中敲下了这些文字,与女儿共勉:
鸟儿叽喳,此起彼伏,婉转悦耳;
推开窗儿:柚子花香,芬芳扑鼻;
松树枝头,新芽簇簇;
迎着朝阳,绿得闪亮……
春,
唤醒生灵,顺着时令,
拔节向上,展现自我。
顺着时令,扎根土壤,
沐浴阳光,吸收雨露,
这是植物的成长智慧。
晨起欢唱,振翅而飞,
呼朋引伴,捉虫筑巢,
这是鸟儿的生活规律。
穿衣洗漱,吃个早餐,
整理思绪,工作休息,
这是我们的生活日常
植物是幸福的,
鸟儿是快乐的,
我们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