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6岁儿童的数学发展水平之一是能够通过物理运算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可见,5、6岁的孩子是可以学习加减法的,但这句话对于“通过实物或其他方法”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比如有的家长问孩子1+2是多少,孩子不知道,如果你有1颗糖,妈妈给你2颗,你有几颗?孩子就会知道有3颗。因为6岁以前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孩子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和数学符号。具体物体的使用符合儿童的认知,儿童能够理解,所以教孩子10以内加减法的好方法就是用实物。
其实2岁多的孩子就有实物加减的能力了。换句话说,2岁以上的孩子都知道,增加1个物品可以增加数量,拿走1个物品会减少数量。孩子可以通过实物知道“多少”和“大小”。
比如5-2是多少,孩子不会,那么你引出说妈妈买了5个橘子,吃了2个,还剩几个,孩子知道3个。或者拿几块积木,让孩子分一分,数一数。这是一种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方法。小学一年级学加减法的时候,也有这个方法,数棍子。
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样孩子容易理解,也会对数学感兴趣。
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字符号,只能理解具体的项和具体的量。
小时候我们习惯掰手指,就是通过具体的计数来解决抽象的数字问题。这种方法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但市面上有很多培训机构,会抨击“掰手指”,教孩子“背公式”、“快速心算”,短期内有效。孩子上了小学,幼儿没有理解数与量的含义三年级以后劣势就会显示出来。
幼儿园老师在教孩子数学启蒙的时候,数数、点数、倒数,把数字和具体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其实就是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孩子在数数,倒着数也是为加减法打基础,科学的幼小衔接,做好幼儿的学习准备。
在幼儿园时老师教孩子们数数,先从1数到10,再慢慢数到20,最后数到100,计数实际上为加减法奠定了基础。教孩子区分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在后,即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
比如6前面是5,后面是7,6前面的数字是5,4,3,2,1。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怎么倒着数和往前数了。
幼儿要先掌握数,例如1、2、3、4、5、6、7、8、9、10等,并会点数;再要理解数与量的含义,例如:3条小鱼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小鱼的数量;最后是10以内的数的分解和组合,幼儿能熟练的说出来,那么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变得特别轻松。
分享一个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计数法
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小数为顺序数的次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2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倒着数(小数为倒数的次数),如8-3= ?把8记在心里,倒数3个数,7、6、5, 之后得出结果8-3=5
家长可以配合每日为宝贝出10道10以内加减法,培养和提升幼儿的算数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加减法保护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看到数值运算题就会排斥。
即使孩子学不会也不用担心,孩子一年级自然会学,学前班只是数学的启蒙,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孩子对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