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爬山虎,红灿灿。那红,是十一月绽放的红,最炽烈的簇拥。
2023年11月5日上午,回民区幼教科研名师工作室教师齐聚线上,参加由教研员王晓云在安吉儿童村《儿童发展论坛》现场开启的腾讯直播,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专家面对面”聆听幼儿园游戏答疑解惑。
与华教授同行的还有浙江省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袁青老师、上海大学附属幼儿园许翠单副园长。本次交流是采用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答疑。比如游戏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实践游戏精神最令你困惑的是什么?你面临的游戏领域专业成长的阻碍是什么?这样,问题聚焦能使专家快速清晰地了解我们目前认识到什么程度、实践到什么程度,从而通过对话改变思维,赋能成长,实现破局。
本次交流氛围热烈。华教授的旁征博引、灼见真知引起了现场老师们的热烈关注与共鸣,老师们积极参与问答,争相提出自己的困惑不解。华教授和同行专家老师耐心予以解答,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Q1:自主游戏之下,幼儿发展评估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有可参、可借鉴的标准供大家使用?
A:幼儿的发展评估是通过观察,看幼儿的表现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是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
反思:为什么要严禁呢?
(1)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幼儿发展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如家庭的经济状况、读书量也是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的。
(2)硬套指标测查不准确。上海宝山幼儿园两个小班小女孩儿争夺推车摔倒的案例。3岁的小女孩儿对妍妍说:“我原谅你了,一起玩吧。”在社会领域核心经验“愿意分享”一栏画勾。还有两段视频,她对其他小朋友是一点儿也不让的,拒绝,要在“不愿意分享”一栏画勾。很难套的上,用指标老师很费力。但是通过一对一倾听,小女孩儿说:“每次我让她别走,妍妍都会答应我。玩会摇晃的跷跷板,她陪着我,一站上去,我就不害怕了。”原来小女孩有了特定的好朋友,很怕失去她。
建议:孩子的发展是看得见的。
(1)观察什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怎么失败的,如何调整的?投入程度、专注程度、认知程度、情绪情感都是看得到的表现。保持对游戏过程的洞察力,对孩子发展状态的敏感性,解读孩子的发展状况。
(2)在什么情况下观察能够看得到呢?
自主游戏是最真实的。结构材料为主,想要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做主。可以看到已有经验是什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正在解决什么。高结构材料反之,常在对错上纠结。
(3)你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套指标就变简单了。只要把对孩子的关注、好奇、疑惑、猜测、判断、思考写下来。即使现在写的不到位,你会越写越到位的。
(4)通过一对一倾听看到孩子的发展。比如游戏中孩子手里的材料目测不够长,估算10米。孩子拿过去,实物比较后就是不够长,拿回。教师好奇,孩子这是在估算,反正都要比,直接拿过去不就行了,为啥估呢。一对一倾听,孩子说“我已经很累了,走到中间不够就可以送回去,可是十米应该是够了。”这位教师在分析解读孩子的行为。
Q2:一对一倾听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调动幼儿、教师及家长积极参与其中?
A:一对一倾听的意义是什么?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一对一倾听有什么好处呢?
(1)练习孩子书面涂鸦和口语表达,增强记忆力。
(2)幼儿绘画表征记录,回顾自己做过、想过的事儿,是从行动到思维的反思过程,属元认知水平。
(3)一对一倾听本身也是对孩子的观察,在进一步地了解幼儿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思想,影响课程、自身理念。
(4)收获互为倾听、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有亲密感的亲子关系和亲近的家园关系。
如何调动幼儿、教师及家长积极参与其中?
可能原因:
(1)不理解一对一倾听。
(2)在原有复杂的课程基础上做叠加。
(3)自媒体形式主义被动倾听迎合了这部分老师,缺失了获益的老师、幼儿、家长的视角。
支招:
(1)先来解释一下表征。表征就是象征性的代表。表征是孩子天生就会的,经历过的。有语言表征、物的代替、绘画表征、动作表征等。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就是支持幼儿表征。为什么选择绘画?用绘画表征和用绘画记录是一件事情吗?两回事儿,涂鸦区就是表征。绘画记录实际上是反思、回忆、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元认知的发展。
(2)做加法不行的。要对每一个孩子倾听,走进他们的心里。淘汰老师没有目的的课。尝到过甜头,就会对课程做改革。小班开始上的那些课,到了大班,要不要给孩子补。颜色、大小的课要不要补?日常生活中就习得了。要反思的。上课变调,表演就开始了。国外学者问:“为什么不看孩子,我们在孩子的背后。” “你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聪明?”我答:“”铺垫的好。”也要反思。
(3)案例:
放弃无意义、无用功的环节,尝到一对一记录甜头的案例。
>> 橡皮泥捏的园长爷爷,在成人看来是淘汰的作品。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把园长爷爷捏的可帅了。“三八”妇女节时,变成了捏的是园长爷爷他老婆。孩子说喜欢园长爷爷,他满脑袋都是汗,捡垃圾,整理创造出来的幼儿园环境。他还捏了园长爷爷的红袜子,观察的多么仔细,这样的孩子能不爱吗?
倾听能让我们听到孩子的心声,提供行动到思维的反思机会,提高书面语口语,让老师看到成长的印记。评价不再是不会画乱画。这不是画画,是表征。我们要反思,尊重他的绘画,你听他讲。讲了以后才知道简单的画下有那么丰富的意义。
>>鱼和吊环,上面的吊环孩子画了一排○。孩子说:“只画一个的话,以为它是不会动的。以后就不会画这么多○了,而是画箭头。”有的展示太功利了,作假才会累。
>>垒高,说出总数100,表示高时,孩子说:“不能大声说话,怕吓到了天上的神仙。”孩子理解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倾听是有价值的。沙漏,装、漏……不断重复。孩子说:“水厉害,水滴石穿。”原来他在试各种沙能不能堵住水。
>>沙水区抽象画,老师想听听孩子颜色怎么出来的?是借形想象?和妈妈聊才知道琪琪在模仿书中的变火。当老师把孩子想讲说不出的故事说了一遍,孩子这才笑了。越来越了解孩子。
>>不倾听常常误解。“虫子,你不要紧张,吴老师来帮你,你要说谢谢你。”下午,带班老师拿着倾听本找吴老师:“我正在和虫子玩呢,吴园长跑来,把它捏死了。”不倾听时就介入,忙着介入。倾听是一举多得的举措,自然而然形成的。做了这件事,什么事情都是自然而然。
Q3:自主游戏低结构材料是否需要标有刻度?
A: 教师内心其实在问“我这么做值不值得?幼儿园阶段需不需要标准化,为小学阶段做准备?”
能刻得过来吗?想做就做了。教师去观察,孩子用了没有?孩子从来不用,那没必要。孩子不用,老师引导他用,会不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设计材料,孩子需要时甚至去找标准,你何必刻尺度?有标准化的、各种各样的尺。需要的时候,他会去用。不在于测得有多么标准,是幼儿的自我发展。这是保教行为的自我评价。
Q4:如何做幼儿成长档案,怎样有效发挥其作用?
A:分析幼儿、家长不感兴趣的原因,不追求形式而重内容。是孩子自己做记录,本来想记的,不是老师代做的,老师让我记的、让我贴的。保留幼儿愿意保留的内容。表征就属于很好的成长档案。亲身经历的游戏故事,真实的成长瞬间,孩子会拿着成长册讲这个是我画的,这个是我记录的,也让家长发现孩子的“另一面”。
Q5:如何看待自主游戏中的教与学?
A:自主游戏本身蕴含着幼儿获得的经验,但它能适应不同幼儿的水平。游戏前为什么要创设环境?为什么投入材料是有设计的?因为要蕴含创设机会、经验的探索。以前是建构理论,把孩子放在里面,设计好了天花板。但自主游戏可以走的更远,因为相信孩子。比如日历放在那里,生活就是重复,重复就是强化。一开始是不对的,天天在用,刚开始不用纠正,他才能巩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当中。又比如,签到,无意识的积累也渗透在里面,注重过程,超越了我们幼儿园规定的。
Q6:如何组织游戏后集体分享,既能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又能有效梳理经验?
A:集体分享首先想清楚分享的目的是啥?学会某个技能,还是思考?
其次,你观察解读到了什么?用什么提问让大家参与?也就是你看懂了孩子多少,要让幼儿主动,愿意讲给你听。
再次,把拍的视频截取分享,让其他幼儿说说。集体分享就是倾听孩子基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是从行动到思考。
最后,让幼儿去思考问题,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判断,倾听他们的想法。
Q7:教师如何做游戏后的反思?
A:反思聚焦于自己的好奇、问题。
(1)复盘,不要推进。每月一整理或每周一整理,根据墙面的空间和老师的习惯来决定。你能发现孩子的成长轨迹。再看看倾听,有的孩子记了很多,有的孩子没记几次。
(2)从孩子的行为反思自己。看孩子玩的好不好,投不投入,有没有创意,专注不专注、感不感兴趣。别的班的孩子这么地投入,我们班的孩子玩起来有顾及,反思自己的语言、行为、材料投放是不是束缚了孩子。
(3)案头工作记录下老师的好奇和问题,把心理活动展示出来。反复打磨,花心思解决问题。
(4)复盘表情互动、语言交流、环节的转换。站在客观的角度看,比如游戏中的话,很多句话,都标出来。是不是有价值的互动?能不能及时听懂孩子的意思?
小伙伴的笔记与反思
冬日的阳光是暖而不烈的明媚。在岁月更迭的忙闲中,将思考连同红灿灿的爬山虎一起典藏,让岁月淡而生香。
文字:李丽霞
图片:牟晓静
素材:工作室成员
排版:娜荷雅
初审:科研三组成员
终审:王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