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2023年粤东西北教师全员轮训之中小学文科骨干教师培训——深大附中跟岗学习活动,在艳阳的深秋中拉开序幕。
深圳大学附中语文组赵金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双新”背景下的教研组建设》讲座。赵老师主要谈论了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索与思考。
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新课程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的新课程要付诸教学实践,取得育人实效,关键在于教育主导者——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校为教师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大教研投入。以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为抓手,以科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参加各种比赛为抓手。只有把这两个抓手抓得紧,抓扎实,才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成长,成为四有好老师。
深大附中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计划”,既有三年计划,也有五年规划。完备的培养体系使许多青年教师在国、省、市等各级别比赛中脱颖而出。学员们在随后几天的跟岗学习中深深感受到深大附中语文组诸多名师的风采。
11月2日上午,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年轻而优秀的蒲琛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一节课《李煜的生命之悲——<虞美人>研读》。
蒲老师这节课主要设置了以下四个学习任务:课前任务一是你将作为“课堂领读人”带领同学们进入《虞美人》的学习,请结合背景资料,给李煜写一段“解说词”(100字左右),帮助我们进入情景。
任务二是找出本词的意象,想想这些意象如何帮助诗歌感情的表达。任务三是拓展阅读李煜的其他代表作,注意划线句子中的意象,想想它们与《虞美人》词作中意象有何共同之处。任务四是阅读宋徽宗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想想这首词和李煜的《虞美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任务三是教学的重点,蒲老师的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加深了学生对《虞美人》情感的理解。任务四是教学的难点,蒲老师借助学案对《燕山亭》做了注解,便于学生理解这首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四次阅读,学生随着对作品情感理解的加深,读得越来越有感情。整节课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沉浸在对诗词的享受中。
第二节“双新观摩课”是现代文名篇《拿来主义》,由深大附中陈亚琼老师执教。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资深”教师,她年轻有为,已多次获得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教态自然亲切,教学功底扎实,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这堂展示课设计独特,导入新颖,以搜索三条含有“拿来主义”一词得到的标题引入新课,不仅瞬间就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引发学生思考“鲁迅先生文中的'拿来主义'有何不同,是指什么”。
接着陈老师以任务一“快速找出核心观点”和任务二“补全鲁迅观点”等学习活动,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分析出本篇是如何提现“议论文要有针对性”。
这堂课不仅贴合新教材,还体现了新课标和新高考;不仅考虑到本篇的人文主题,还加入了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设计独特有层次性,是一堂精彩的优质示范课。
上午10点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陆教授在深大附中报告厅给老师们介绍了靠谱(Cop)。
它是一种视课堂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场所且基于大数据循证的教师改变系统。她从教育现象与教学本质的关系、如何基于现象开展数据循证的教学改进、面对证据我们应该怎么办,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利用靠谱系统来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
紧接着同样来自靠谱(Cop)团队的赵炜老师继续给我们分享关于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的讲座。
他从为何需要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和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学现象两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详细分析st方法的定义,数据的采集,提出Cop从63个纬度去对教学现象进行优化教学实践的方向。两节课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让我们充分了解了Cop大数据应用在教学现象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帮助。
2023年11月2日下午,在深大附中学术报告厅,深大附中语文组针对上午蒲琛苇老师的《虞美人》和陈亚琼老师的《拿来主义》两节课进行了卓有实效而又精彩纷呈的反思与点评。
首先蒲琛苇老师和陈亚琼老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两位老师分别先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重点。蒲老师谦虚地反思自己对学生不够熟悉,没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有点拖堂。陈老师表示学生比较慢热,下次可先教学《反对党八股》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可能效果更好。
接着,深大附中的资深教师李万民老师和田军老师分别对蒲老师和陈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李老师幽默风趣、语言表现力强。他指出听蒲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知性优雅,娓娓而谈,让学生如沐春风,在不知不觉间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李老师还联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将进酒》的朗诵,表现它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它创设了非常好的环境,蒲老师的课堂学生领读人的设计也有同工之妙。
田军老师语言严谨,铿锵有力。她指出陈老师的课堂设计独特,课堂走线清晰,组织能力强。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很好地体现了“三新”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她表示现在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而陈老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却能达成如此教学效果,让人不禁感叹:年轻真好,后生可畏!
带病分享的李莉老师提出在“双新”背景下应关注数据在学生评价中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既可以体现学生当前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又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强化过程评价则是从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对被评价目标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评价,李老师以几个电子表格为例鼓励大家可以通过考点对比寻找知识缺漏,通过多次考试横向对比寻找班级差异、校际差异,通过纵向对比发现成绩变化从而助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
老师们在分会场聆听了首都师大Cop研究团队的《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分析实操》,就前面两堂数学课进行实时课例分析。团队老师用记号体系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个课例的教师有效性提问、教师回应学生回答、问题结构、对话深度等,分析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情况,通过将两位授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对比分析,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建议,如进一步丰富回应方式、增强体验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
接着,授课的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课堂中最满意的地方、最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了自我反思,对今后的课堂做出了调整和展望。
最后,学校边海峰校长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提出教师应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研究教学,有再好的技术、团队的引入,教师自身也需要有学习自驱力的引领。
11月3日上午,深圳附中骨干教师陈艳老师围绕新形势下高考备考研究形势给我们做了题为《审清题目显隐处搭建答案好框架》的讲座。陈老师首先指出:当下学生审题答题有方向性错误,精准地强调学生失分教训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限定不全得分心减。
接着陈老师以高考阅读真题为例,总结强调学生审题应强化文题审题意识,应该注意题目关键词的解读分析,注意题目多层限定,要有“一锤定音”的审题敏感性。陈老师能紧抓题目看起来“无用”的限定词来引导学生审题,这是备考前沿骨干教师多年来对高考备考的独特见解。
早上第二场讲座内容是深大附中高三年轻教师郑媛文有关“培训心得分享”。郑老师介绍了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高考情况分析备考策略的方面探究。强调新形势下的高考注重教考衔接。她以2023年四套卷教考关联情况给我们分析了当下教改的情况。分析方向明确,方法独到,以一种新模式给我们诠释了教学和考试中“思维”能力的训练需求。
郑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备考的宝贵建议:平时教学要利用好新教材内容,做好文本解读工作,重视单元写作任务训练。两个老师分享的内容都涉及“双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工作,从宏观和主观角度给老师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考需要关注的敏感领域。
11月3日下午3点,在深圳附中高中部学术报告厅,深圳附中的老师们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双新”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心得和成果。首先是该校的宋雅雯老师为我们做了主题为“初高中文言文衔接课分享”的讲座。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都抱有难懂、枯燥的负面印象,而自从初中课文改用部编版教材以来,高中老师教学时因不熟悉初中新教材而难以援引初中文言篇目进行有效关联。
基于这种情况,宋老师及其所在团队自2019年起着手编写《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溯源》一书,旨在为高中部一线老师提供教学便利、为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开辟一条可寻之径。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字形、字义、例句和拓展练习四部分。有些字找不到合适的图画,老师们就亲手画;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例句尽可能采用初中课本里的句子。
在拓展练习中,老师们选用《世说新语》的片段,设置填空练习。“用尽心机”,不断打磨,只为便学利教。宋老师等人的实践,教人仰之敬之。
袁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文学社和创意写作分享”的精彩讲座。
袁老师介绍了深大附中青青文学社,它于2015年9月开始创办,旨在为学生文学实践打造一块“自己的园地”。袁老师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寻美文字、涵养心灵”的社团常规活动,包括时评鉴赏、奇幻小说鉴赏、联动深大、山林采风等等活动;第二部分是“依托校刊、创意写作”校刊编撰出版,通过征稿启事,选稿,设置征稿栏目,设计封面招新海报等等鼓励学生创作。
袁老师特意分享了学生创意作品《猫》,在这篇文章里,学生以文言文形式,另辟蹊径,领悟自然之道,构思奇特,已化为铅字发表。
还有学生以班里政治老师为原型的作品《从上课如上朝到自由女神像——40分钟完成民主革命》,妙趣横生,据说已被原型政治老师收藏;第三部分是“激扬才思、墨染青春”全国赛事,学生积极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征文大赛等比赛,不少作品脱颖而出,成绩斐然。
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郑媛文老师和赵迎老师给我们分享“双新” 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之实践课程。
首先,郑老师介绍校本实践课程特色以及理念,分享2022年5月《红楼梦》主题视听音乐会和2023年4月“弈鸣杯”辩论赛的精彩片段,并且介绍了举办主题视听音乐会和辩论赛的意图是扎实创新推进教考关联,充分尊重落实学生本位,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赵老师给我们分享科创及小课题的成果、获奖证书,研究日常、心得。
详细讲解研究日常包括研究文献、实地考察、调查报告、以及备赛、参赛、专家论证会,赛后总结,资料整合存档,课题推广等流程。
中国文学经典著作《红楼梦》是当前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整本书阅读的作品。面对这么一部巨著,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面临“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困惑。2023年11月4日上午,深圳市龙华区教研员,正高级语文教师张安群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用鲜活详实的课例为我们做了题为《把准边界与标高,展开梳理与探究》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讲座。
如何把准边界与标高?张安群老师认为,一定要研读课标和教材。结合课标精神和教材的“阅读指导”,可以从理清结构和主线,探讨人物形象,感受宝黛爱情的精致之美,探究主题等作为切入点。
基于高一学生的学情,张安群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应对的策略,例如课堂猜读人物心理,故事情节发展等,可以利用还原法,如还原历史语境,还原事理逻辑,还原文本细节,还原人物处境等,还可以利用同质比较和异质比较等比较法。
如何梳理和探究?张安群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她多年来所做的各种梳理,如梳理回目理清结构,梳理人物关系树、梳理环境特点展现人物志趣等等。一张张思维导读图,从多个层面剖析作品。一部长篇巨著经过如此梳理,学生学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张安群老师多年精耕《红楼梦》研究,对《红楼梦》谙熟于心。她在讲座中对红楼情节信手拈来,模仿人物语言更是惟妙惟肖。张安群老师不仅是个致力研究的学者,她还是一个活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者。她在教学中研究,又在研究中推广教学,为高中语文教学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如赵金老师所说的,张安群老师是一个“可爱、可敬、可佩”的老师。此次培训中,能遇见这样的好老师,实乃幸运之至!
为期四天的深大附中跟岗学习圆满结束了。赵金老师的讲座先展示了“双新”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理论构架;而蒲琛苇老师、陈亚琼老师、李万民老师、田军老师、李莉老师、陈艳老师、宋雅雯老师、郑媛文老师、赵迎老师、袁翠老师则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深大附中语文教研组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深大附中有这么一群“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语文老师,深大附中学子何其幸运,跟岗学习的培训班学员们何等幸运。
经历潮州集中研修、网络培训、深圳跟岗学习,学员们收获了满满的“干粮”,如虎添翼,力求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大展身手,为高中语文教学事业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