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所进益和启发,提高教学质量,语文组积极组织同课异构活动,教师们“面对面交流”,理解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小说的魅力”,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三位老师围绕主题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式适当,都有各自的教学特色。
一、关注情节发展,感受人物形象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e8e4982617640f4b805c5625eb4da12.png)
关于《桥》这篇课文,最大的冲突并不是危险面前,自己如何抉择生与死,而是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党性的天平向谁倾斜。老支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将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一座永恒的“生命桥”。
王载厚老师关注故事情节,从故事的开端而起,到故事的发展、高潮,到最终的结尾部分都做了详细的设计,教学语言流畅,富有教学激情,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二、融入思政因素,促进人物理解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e8e4982617640f4b805c5625eb4da12.png)
《桥》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王锡炜老师在课堂中积极融入思政因素,用“张桂梅先生”的实例告诉同学们作为一个党员,身上肩负了怎样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老汉的形象。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恰到好处。
三、关注环境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e8e4982617640f4b805c5625eb4da12.png)
《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了先机。
符逢英老师对环境描写做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为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四、集思广益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e8e4982617640f4b805c5625eb4da12.png)
三位老师老师上完展示课之后,语文组组织语文老师集体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都对本课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有效的建议,各位老师都从中收到了启发,并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图文编辑:苏祥丽
审核:羊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