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读书与行路相辅相成。大自然是丰富的知识宝库,是最生动的教材,研学就是行走的课堂。
11月2-3日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一年级的同学们,参加了为期二天的归零文化村研学之旅。孩子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探索植物生长的奥妙、体验丰收的乐趣、学习传统文化,践行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医药文化。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讨论学习,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在实践中丰富体验,在体验中快乐学习!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一年级主任兰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此次研学的意义:孩子们的成长,不仅在学校里也在社会上,不仅在教室里也在自然界,不仅在课本上也在天地万物之间。表达了对孩子们探索体验成长活动的殷切期许。
学生代表宣誓✊
主题活动正式开始啦!先来看看孩子们的国学体验课吧,营地老师从甲骨文的诞生过程,讲到许慎的《说文解字》,让孩子们用手去触摸文字,感受文化的流淌。从“笔”字的由来讲到握笔要点:“按、押、钩、格、抵”,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练得像模像样。
田间小路上孩子们背着小背篓,听老师讲棉花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原来棉花是棉籽外的白色茸毛,是花朵凋谢后结的棉铃。天气原因,今年收成一般,采摘的时候同学们可不要浪费呀,看看谁采的又快又干净!
采摘好的棉花,在老奶奶的手里经过纺花车的转动就变成了白色的棉线,孩子们一边惊叹这种魔法一样的变化,一边跃跃欲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老师演示完织布法之后,三个孩子相互配合,将细细的棉线左右穿梭,经过织布机的操作织成了布,成就感洋溢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一食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中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面食。花馍,也称“面花”,是广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的造型寄托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祝福。这次孩子们体验的是入门版南瓜花馍,营地老师引导孩子们根据南瓜的颜色、外形、纹络粗细来判断南瓜的生长环境,将南瓜和成面发酵的过程,编成浅显易懂的小故事,面团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身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角色,蒸好后送给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吧!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其中,“医圣”张仲景必然是光彩灿烂的一束。张仲景著有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传统中医学辩证施治的先河。张仲景也凭借着对中医学的卓越贡献被尊称为“医圣”,南阳气候温和中草药资源丰富,号称天然药库。张仲景的著名药方“三根汤”由中药材白茅根、蒲公英根、芦苇根组成,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的功效。了解了我国中医文化的博深和医圣张仲景的妙手回春,当然要自己来动手体验一番,看看我们的中医药小学徒们,抓药时全神贯注的神情,就像一位小郎中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研学活动把课堂搬到大自然的怀抱里,让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下,在探究中增长知识,滋养品格;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在劳动中收获喜悦,磨练意志,拥有了不一样的经历与体验,是迅速成长的阶梯,孩子们收获了喜悦与成长满载而归。
这次研学旅行孩子们做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我们更要将这种探索体验型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户外成长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