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标、说教材——风采展示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打造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我们特推出了“研课标、说教材”栏目,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通过结合新课标对一节课的深度思考和研究,提升老师深入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有效驾驭课堂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建设路小学石萍老师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第一节
01 课标解读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中对“圆的周长”在三个学段都有涉及,对三个学段的内容目标都做了表述。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平面图形,能说出图形之间的共性和区别,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使学生逐步积累操作经验,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圆周率,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周长,能应用公式解诀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应用意识。
02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能力。
03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安排的。本节知识在小学整个阶段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04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引入主题;
二、探求方法,验证猜想;
三、操作探究,提炼公式;
四、知识巩固,总结提升。
一、复习回顾,引入主题
通过复习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围成圆一周的曲线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出示车轮大小不同的两辆车,使学生认识到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二、探求方法,验证猜想
如何测量车轮的周长?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学习交流讨论,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尝试,寻找方法,总结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点名汇报)
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想知道圆的周长我们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点名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动手测量自己手中圆的周长,来验证同学的猜想吧!
三、操作探究,提炼公式
1.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数据展示。
观察上表,你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汇报。
2.认识圆周率
3.推导公式
根据圆周率公式,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知道半径你会求圆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点名汇报。
因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的周长=兀×2×半径
圆的周长=2×兀×半径
字母表示:C=2兀r
4.你知道吗?
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
四、知识巩固,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对新知的探究,学生这时已经基本形成知识结构,此时设置课堂练习再次巩固强化。
实践题目,升华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下一节圆的周长公式应用打下基础。
课堂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历程,培养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方法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05教学反思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本节课开始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要知道圆的周长,可以直接测量,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很麻烦,有时根本不可能,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通过猜想提出假设,再通过小组合作验证假设,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都有所发展。
编辑:石 萍
审核:李巧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