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水半城山,一城灯火若星河。
10月24日,带着几分欣喜,几分期待,我和文校长乘坐最早的一班车赴美丽的雾都山城——重庆,参加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
10月25日活动正式开始。这次教学观摩活动的主题是“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课标理念”。首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发表讲话。陈老师针对当前统编教材的特点及2022版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向我们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点建议: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要明确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着力发挥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统领作用,根据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活动,注重“一课一得”。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坚持质量导向,要守住语文教学质量底线。陈老师简短的讲话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为期两天半的观摩培训,我们共聆听了8节阅读课和8节习作课。8节阅读课都是针对三至六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设计的,课堂上老师都能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不过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8节不同年段、不同主题的习作课,老师们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和行云流水的巧妙引导令我佩服不已。
感悟一:目标明确
其中,来自北京清华附小的王峰老师执教的《介绍一种事物》让我颇受启发。本节课王老师紧紧围绕“写什么”、“怎么写”、“写出了什么”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选材,并关联习作例文,学习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种事物,让事物特点更突出。
感悟二:注重方法
王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遇到抽象的事物要介绍具体,把陌生的事物用熟悉的事物说清楚,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突出事物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多么舒服又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呀!我欣赏这样的教学!
感悟三:以评激趣
在习作教学中,几位老师最相似的做法就是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表达,提高习作的技能。这是我的习作指导课最需学习的地方,因为评价体现的是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表达的能力,而这一点也是我的学生最欠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让学生去点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来自重庆的陈娱老师执教的《游——》在习作的评价上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在学生梳理介绍重庆的游览顺序时,同桌二人一人讲,一人评,老师的指令明晰,介绍的同学要说清顺序,点评的同学要有理有据地评价同桌的游览顺序是否清楚。在这样谈话交流式的点评中梳理清楚了写作思路,这种无痕的引导不正是学生最喜欢的吗?
来自黑龙江的吕毅老师执教的《形形色色的人》中,充分运用生生之间的自主评价、星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老师一针见血地准确点评,让学生明晰了习作的优缺点及修改思路,她的语文素养令人赞叹!
感悟四:巧用教材
另外,在习作教学中,老师们能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体现教材的最大价值。有的老师结合课文片段的赏析让学生习得习作方法,有的老师借助“初试身手”拓宽写作思路,学会细致描写。我想,只有这样有效利用教材,才能让教材有助于日常教学,让教学更有目的性。
感悟五:情境启智
几堂习作课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和习作的兴趣,在不同的情境中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枯燥的习作课变得充满活力,充满灵感,语文老师需要这样的的智慧!
感悟六:育人为本
新课标倡导育人为本,语文教学需要用祖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来培育中华民族的后代。几堂习作课或多或少地都渗透这种理念。《重庆娃带你游重庆》具有浓浓的重庆味;《生活万花筒》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白在多姿多彩的心灵世界,无论悲与喜,一切皆精彩;《让真情自然流露》启迪学生真诚表达,从心出发。
活动的最后特级教师、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对16节课进行了评课,他从较强的教材意思,自觉的对标意识,鲜明的探索意识三个方面肯定了此次的观摩活动。并给参赛老师和所有观摩的老师提出的诚恳建议,作为教师要追求有发展意义的教学,要实现守正基础上的创新,要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
新课标带来新思考,变的是理念是意识,不变的是让学习真实发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从知识习得走向问题解决,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究,从教材出发由课堂生发,让生命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