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一人经验,众人榜样—-马头镇实验小学优秀家长教育经验分享第一期

临渊不羡鱼
创建于2022-06-10
阅读 7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著名特级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很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路上,孩子的成才,离不开老师,更离不开家长。

  通过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家长能够真正重视家庭教育,唤起他们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

  大家好,我是马头镇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安思怡的妈妈,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些感悟。

      安思怡这个孩子算不上很优秀,但总体上还可以。随着她渐渐长大懂事,我也开始忧心忡忡,生怕教育不好她,毕竟她是社会的个体,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她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生活、去成长。我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心愿,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说实在的,我本身是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这方面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对安思怡的教育,我却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安思怡自上三年级以来我发现她越来越脱离我的掌控了:个性变得越来越强了,并且在家脾气也渐长,敢顶嘴了,刚开始我也是很生气,忍不住也会拳脚相向,接着我们俩就冷战。经过几次较量之后,我俩的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后来我就开始反思:从教这么多年,我跟学生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为什么和自己女儿闹成这样呢?回想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以及自己读过的一些教育书籍,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我与学生都能以朋友身份相处,那与自己的女儿为什么就不能呢?慢慢地,我放下架子,不再因是她母亲而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她交流、谈心,遇事征求她的意见。渐渐地,她变得也越来越信任我,回家就向我讲述她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就这么静静的听着,十分和谐。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由于今年我担任初三的英语课,工作比较忙,下班回到家,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就是我与安思怡最基本的交流,甚至都不去看一眼她的作业,字体写得怎么样,工整还是潦草,有没有错别字等等却都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一段时间安思怡的作业多是应付,继而影响她在班里的学习,老师百般讲解强调,她照样会错,每天一张的练字她从没被评为优秀过,这是我的疏忽造成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我到学校与老师们结合,共商教育方法。回家后,我就制定计划:每天陪她练字,监督她写作业。我每天同她一起写字,从基本的笔画练起,包括字的间架结构、笔顺我们都会一起探讨,慢慢地安思怡的字写得工整规范了。一天放学回家,她高兴地说:"妈妈,我的练字和作业被选为优秀了!"此后她的作业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再不应付,我也心生安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高尔基曾说过:爱护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他们却是一件大事。所以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教育孩子却是一种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绪和智慧,修的是父母的分寸感和边界感。所以为人父母,可以见证孩子的成长,可以陪孩子长大真的是一种幸福,安顿好自己,让一切慢下来,静待花开,真的很美好!

安思怡妈妈(张文娜)

2022年6月9日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苏思源的妈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在带娃教育娃过程当中总结的一点体会和拙见,和各位家长、老师分享一下。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决定命运,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决定她接下来的人生中该走什么样的路,从我女儿上学前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她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能不帮她的尽量不帮她,因为孩子都有依赖心理,不帮并不代表不管她,她的一举一动我都在暗中观察,我女儿算不上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但是以后拉到社会上至少不会被别人给的一块糖给哄走,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变得更独立。

  常言道: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只是她们的闪光点不同而已。在生活中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多给孩子尝试或锻炼的机会,从而发现她的闪光点。苏思源从五岁开始就学习舞蹈,但是我发现她相比较舞蹈来说更喜欢画画多一点,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给她安排美术课,投其所好才能有收获,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会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

  俗话说得好“数落孩子千过,莫若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肯定,淡化问题,给孩子每次犯错后一次改错和补救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苏思源的作业忘学校没拿回来,她让我帮她去拿,回来后我不停的唠叨她,不停的数落她,结果第二天她还故意把作业放学校,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数落出来的,要不然会适得其反!从那以后每次苏思源做错事情,我都不会再去马上数落她,我都会给她举个例子,然后耐心的和她沟通,让孩子首先不会因为犯错而害怕,然后记住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就行了。她每次考试考的好了我都会给她小小奖励,下次继续努力,考更好一些。考的不好了也没关系,谁的人生不犯几次错啊?毕竟还是个孩子!

       孩子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老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远比家长多。我们应随时和老师取得联系,知道孩子的学习、行为情况。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在慢慢摸索中。我觉得,我们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和孩子斗智斗勇,需要老师和我们家长持之以恒的督促和指导,细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也不容易,生长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强、压力大、就业要求高,我们要在体谅孩子的过程中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有这样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呼吁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责任心,孩子会还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思源妈妈(苏俊美)

2022年6月9日


阅读 7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