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越是想让孩子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时,我们往往离目标越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我们从孩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呢?首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一个短期的目标,然后逐步去完成目标,我们教师在旁边做一个引导者,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的目标向着我们想的目标逐步实现呢?
本节课开始,教师首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后进行整理与总结,达到复习与回顾、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开始讲述新课内容。教师放出PPT,首先进行了简短的小结,让学生划出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逐一讲解与示例。
这一部分,由学生阅读课本段落和教师总结讲解组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同时通过阅读与倾听,学生也可以知道课本段落中的具体内容。
阅读是现在学生缺乏的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理解等能力的提高,教师从学生的阅读中,可以获知学生的听课状态。在“阅读课本”中,教师只需做一个倾听者。
让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带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理解课本中的内容,理解后再记知识点,就会变得很容易。形成这一个循环,教师在其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们富有一颗“童心”,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内容的同时,让初次接触对幼儿保育这一专业的学生得到启蒙,从而热爱学心理学这一门学科,热爱自己选择这个专业。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是一个旁观者,就像是园丁,静静等待小花的开放,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