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是教与学的融合,用慧眼叩问历史沧桑万物变化,砥砺成长。研学,是知与行的融合,用脚步丈量实践出真知的高度,踏歌而行。为了更好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历史核心素养联系起来,2022年11月9日,宁德十中历史组与政治组联合活动,走出校园,来到宁德市博物馆,开展了一次知行合一的研学活动。
宁德市博物馆,主要分为四大馆,包括沧海桑田-宁德历史;天工开物-宁德经济;人杰地灵-宁德文化;千年山哈-畲族民俗。从历史与民俗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海上天湖,佛国仙都,百里画廊”的宁德。
第一馆 史料实证是在史料中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这一馆内的文物对拓展历史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从远古时代的开拓洪荒,直到清代的福宁府,青砖瓦砾和文献记载多角度为我们找寻历史提供了依据。
第二馆 自唐以来,宁德的政治,经济地位日趋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空前繁荣,为我们呈现了何为天工开物。品味家乡美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探究历史中,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素养,教师自身对祖国对家乡有荣誉感,方能影响学生,起到言传身教。
第三馆 南宋朱熹莅临闽东,兴办太学,传道授业,其后,闽东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在回顾人杰地灵的时代,也用历史解释了现象的产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也是新课标中的重要素养。
第四馆 畲族自称“山哈”,畲民为开发闽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德市博物馆将历史与现代紧密结合,在展出过程中,AR互动体验,3d视频投影,让历史与民俗在互动融合,增强了感官与趣味性。
本次拓展教研,历史组与政治组携手同行,在历史中拓展思维,不同火花的碰撞,让本次教研更具意义!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研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终身有用的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实践力,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身体力行。这次的教研活动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研学教研,大家的讨论积极性明显提升,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火花。
此次宁德十中的研学之行深化了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观察,将书本所学知识内化为理念和行为。对历史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历史组将以实际行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