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名师向光沐光      学名师做“大先生”——大荔县云棋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第25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纪实

用户16659475
创建于2023-11-03
阅读 3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方法,11月2日-5日,云棋小学副校长常盈一行四人赴西安参加“融合创新,质量共生”“名师之路”第25届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分为10个板块,共21节课。各位授课老师人人有特色,课课有亮点,堂堂都精彩。不仅是2022版新课标颁布以来教学方式方法的示范,更是一次“头脑风暴”“思想碰撞”,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方式方法指明了新的路径。

一堂课,一场讲座,在谈笑风生中让我们如沐春风。王崧舟老师以“走进晚年鲁迅”为线索开展课堂,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融会贯通,以挽联展示,茅盾、臧克家等作家怀念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为了解鲁迅先生人格魅力的有力抓手,将臧克家笔下“第二种人”的高大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课堂,带入文本,带入角色。

随后,王崧舟老师以“‘致敬鲁迅’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单元统正教学”为主题,讲述如何在新课标之下将“教材单元”转化为“学习单元”。从六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在非常时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个名字,一段故事。丁素芬老师授课温婉尔雅,幽默而不失优雅。她以三年级《名字里的故事》为题,向大家展示了一场教师有教点,学生有说点的口语交际课堂。以声音名片和班级学生名字入手,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把名字中的故事讲清楚且有礼貌的应答,让学生在追“名”溯“姓”中感受到传统文化、融入进传统文化、传承好传统文化。

一则提示,一个人物。叶峰亮老师授课简约大方,干脆利落不矫情。他将四年级《讲历史人物故事》作为授课内容,以讲故事提示卡为方法,让学生用卡片讲述内容。分别用四种不同的卡片记录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师生共讨,将历史人物故事讲的具体清楚,生动形象。真切地做到了让学生用方法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

一段文字,一个形象。王铁青老师的课堂多重推进,层次清晰。他以五年级《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例,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导入,用“人物+出处+喜欢的理由(特点+典型事件)”的形式,引导学生简单快捷的学会分条表述,学会讲清理由。对学生循循善诱、充满了耐心,更对学生放下了架子、俯下了身子、贴近了孩子。

一串词语,一篇童话。儿童作家何夏寿老师的课充满了爱心和调皮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回到了童年,和学生一起学会了编童话、讲童话。他以三年级《我来编童话》为课题,教授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创意写作课。以“摘词语—编童话—魔袋变变变—青蛙王子和白雪公主对对碰”为导索,以“客人”的身份与“主人”身份的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会了用书里的词语把童话讲的清楚、编的神奇,和学生成为了好朋友。课后,以沙龙的形式开展“共话表达与交流”。提出了“表达与交流”是学生进阶提升的过程,要让阅读与表达共存、让交流与鉴赏齐飞,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说、敢于说、能说好;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标要求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首十二生肖歌,实现跨学科交流。华应龙老师以《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为题,在轻松教中,让学生轻松笑,在轻松笑中达到轻松学的目标。这节数学老师的语文课,让学生有了新学法,让语文老师有了新思考。跨学科教学要贯通古今、幽默风趣,要思考学情、制定教法,要让开心与生携行、让新课标引领生活才会更美。

一双锃亮或破烂的鞋子,一幅暖心或心酸的场景。刘飞耀老师临时起意,以《镜头下的小鞋子》为课题,以不同内容的微视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善良的孩子让世界更光亮,选用的视频都以孩子的视角出发,感其所感,听其所听,引导学生向善从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学生带来了新视听,同时也带来新思考。在表达与思维、交流与预测当中,让思维进阶更加深邃。

多看一眼、多想一点、便是高人。张立军老师深究鲁迅小说、透看古今社会,深入浅出的讲授了《少年闰土》的故事。以张老师扮演的“我”和学生扮演的闰土进行对话交流,瓜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一幅幅画面逐渐清晰,一个向往闰土生活的“我”和自由自在的闰土形象浮现在学生眼前。张老师鼓励学生要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不要失去任何一次“亮相”的机会,它会使你变得更加有色彩。

接着,华应龙、刘飞耀、张立军三位老师以“共话新课标理念下学习路径优化”为题,以论坛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要解决“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问题,教师就要有逻辑思维能力;要不怕丢丑;要视野开阔、视角多元,会读书才会教好书;要学会给学生搭台子、搭架子、搭把手。

情商智商双商在手,德育智育双育齐全。赵志祥老师将《题临安邸》作为授课内容,以“情商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题目,指导学生读好古诗。以古诗内容为蓝本、以史实资料为参考,将吟诵贯穿始终,引发学生强烈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感受。沉浸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将古诗从外到里、从皮到肉,逐级分析、逐步渗透。

横撇竖捺藏乾坤,一言一行总关情。戴建荣老师一首《示儿》将我们带回到八百年前的一张床前,眼前浮现陆游写绝笔诗的场景。他以单元导读入手,以吟诵、史料为辅,将陆游的家国之爱、黍离之悲、守望一生、坚定信念引导学生一一道来。教会学生在体悟诗歌“神圣的爱”的情感同时,学会列好提纲。

喜极而泣真情流露,狂歌纵酒满心欢喜。由彭峰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他以题目入手,解释古诗中的古今异义词,让学生了解词语在诗中的真实含义,达到把握古诗情感脉络的目的。分别以杜甫不同诗中“泪”和“喜”的对比,将杜甫第一快诗中欣喜若狂、归心似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读好了诗、读对了史、读懂了人、读出了家国情怀、读出了诗圣心中的赤子之心。

课后,由戴建荣、彭峰老师主持的话题“共话新课标新课堂”,各位老师的思想碰撞出了火花。两位老师提出,要利用好教材、紧扣单元要素;要在古诗中不贴标签,具体细致化教学;要让吟诵成为古诗教学的辅助手段,坚决拒绝让吟诵成为一种独立教法。

看百年语文之变革,思今日教学之途径。吴忠豪老师以《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及应对》为题,以语文百年变革历史为引,与在场教师探讨了新课标语文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背景、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讨论以及指向实践改革语文课教学三个大问题。深刻阐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是什么样的,又应该如何开展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他提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将文本想的清楚、看的明白,把学习路走的坚定;教师要学会潜心静气、回归本源,走好语文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做教育,就要把孩子当做“心上人”。虞大明老师讲授做《朋友》的三层含义。以一首歌为导索、一段故事为重点,风趣幽默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将问题说的干脆、讲的明白。引导学生不仅要找诤友、更要做诤友,与朋友同行、人生之路才会更加明亮。

随后,虞大明老师以《新世纪的思辩课堂》为题,提出要将“想破脑皮”“磨破嘴皮”贯穿始终,培养小外交官式的毕业生;培养中国心、世界眼的毕业生;培养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毕业生。

丰富文字积累,感受生动表达。王林波老师的课堂扎实、接地气。由他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孩子关注关键词、教会孩子如何积累,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他的提问有效度、有力度、有温度,循循善诱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在读写中逐步提升。

名师之路,相伴而行。我们向光沐光,彼此照耀和成就。在这段追光的旅程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知”者;在丰富自身阅历的同时,成为“行”者;在新时期的教改中,成为新时期“明”师,成为新时代“大先生”。

编辑:杨    博

图片:史琳洁   马妙华

审核:常    盈   史琳洁

阅读 3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