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风采初绽
——成吉思汗街小学新教师亮相课

用户16829730
创建于2023-11-03
阅读 4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善于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勇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常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为了检验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夯实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加强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展示教师风采,并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2023年10月16日至24日,成吉思汗街小学开展了“ 新教师亮相课”活动。

陈艳茹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理解老屋帮助小猫睡觉,老母鸡孵蛋,小蜘蛛织网捉虫,感受老屋的乐于助人和慈祥善良。同时本单元为策略单元,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插图、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发展,体会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李雪老师执教二年级《黄山奇石》一课,课文讲述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奇峰罗列,十分有趣。教学时,李雪老师关注基础字词,借助课文语境提取、认读词语,将词语组块运用,促进对生字的识记与意义理解。课文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实际运用,在联系插图的方法指引下理解“陡峭”的意思,再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融合想象,再读课文,读出画面感。整堂课紧凑有序,学生专注度高。

杨玉茹老师执教了一年级原地踏步走,学生通过学习原地踏步走和立定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分步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学生的表现能够给予及时、鼓励性的评价,采用游戏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同时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做到动作协调,培养学生集体性、纪律性和集中注意力。

史书敏老师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季》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朗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段落理清课文思路。抓住重点字词,通过观察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讲解“春”,通过观察汉字的结构讲解“说”,采用加一加等方法进行“尖”的识字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创设学习情境等方法,感受四季之 美,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李一凡老师执教一年级《秋天》。《秋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李老师创设了朗读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朗读基本功训练,读准字音,读出轻声,读对儿化音,读好"一”的变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李老师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了解秋天来了的背景,再借助大自然的教具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树叶落下来的样子,在朗读中直接感受落叶归根,落叶与新叶的循环往复,了解生命的活力。

陶梓杉老师执教了《认识图形》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通过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初步发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师由机器人故事导入,引出认识图形的重要性,通过呈现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经历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等活动,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深刻感受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加强对各种图形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左琳老师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小的船》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左老师以“月儿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有节奏读课文,体会叠词魅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利用字理识字法识字,夯实基础。 左老师创设“送星星回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巩固,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了星空的美丽和课文的优美。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巩俐老师展示了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植树问题》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建立“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只栽一端”的数学模型,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是研究点和间隔之间的关系,创设情境借助实物图,想象等方法,体会理解植树问题。 

李虹老师执教了《秋天》一课。课始,通过秋天景色的视频导入,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景中,引出课题“秋天”;然后通过听范读,观察课文与儿歌的不同从而认识自然段,学数自然段;接着让学生自发地朗读,发现朗读困难,从而引入字词王国,学习本课重点的字词,学字音字形,理解词意,进行字词考核;随后再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一句话中写出秋天带来的三种变化,体会秋天的舒适与美丽;最后学写“了”和“子”两个生字。整节课,学生们看秋天、读秋天、学字词、找变化、品秋味,收获了许多知识。

魏锦鹏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秋天》,课程开始以儿歌《黄豆荚》引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秋”字。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过关卡,将课程分为三道关卡,第一道关卡熟悉课文,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第二道关卡读准字词,在这一环节,反复朗读、练读,使学生掌握“一”字的不同读音和轻声的读法。第三道关卡认识自然段,通过儿歌与课文的对比,让学生发现课文自然段的特点。最后进入课文的朗读练习,带领学生一遍一遍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秋天天气和树叶的变化的特点。

马佳茹老师执教了“倍”。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未背的认识,准备了小兔子收萝卜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来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通过自主圈一圈,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的数量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几倍”。教师利用固定标准量和变化标准量来寻找倍数关系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安排,通过图形直观、演绎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对倍的深入认识,并且在比较中不断加深对标准量的认识,又在不断的素材变化中理解并运用倍来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师利用大量教学素材从图形逐步上升为模型,步步提升,层层深入,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点,合理高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真正从概念教学的领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后的概念学习。教师从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知出发,帮助学生迁移、建立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的效果明显。教师安排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拓宽了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了数感,为今后学生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谢晓婧老师展示了队列队形,学生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可以培养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学生需要听从指挥,让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不能自己做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同时,队列队形练习要求一个队伍所有学生做的动作整齐划一,只要有一个人做的不一样,就会影响整个队伍的整齐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队列队形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动作,这样可以活动全身,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通过这次新教师亮相展示,互相听课学习,新教师们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激发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各种学习,展示机会,通过多种活动,发展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在从教的路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充满激情与梦想!

阅读 4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