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孩子们生活在农村,家门前就有种的玉米,而玉米作为我们本地常见的农作物。当我们组织谈话活动聊起丰收的喜悦,孩子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家丰收玉米的喜悦。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孩子们的鲜活教材。”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乐。
“玉”你接触


陈一墨说:“我们家玉米可多了,收了多多的玉米,爷爷可开心了。”其他孩子也忙说他们家也有,还有孩子说他在哪里见过一大片玉米……在关于玉米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玉米的了解只是基于外在的粗浅认识以及简单的特点,而对于玉米的生长过程、玉米美食、玉米的外在特征及玉米的种类等比较好奇。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那就让我们带上孩子们走进玉米,认识玉米,一起探索玉米里的秘密吧。
认识玉米
👀观察发现
通过认识玉米,初步感知了玉米的生长过程。玉米除了玉米粒可以吃,玉米棒外面的“衣服”还可以做美工,玉米的胡须还可以泡茶喝,玉米芯还可以做玩具,了解到玉米浑身都是宝。
玉米的长头发


小朋友们在观察玉米过程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玉米的“头发”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呢?
我们在绘本——《玉米的长头发》找到了答案!
原来,玉米的“头发”就是玉米须。玉米须颜色变化,是判断玉米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玉米须颜色越深,意味着玉米越成熟。
玉米创意画


在观察玉米的基础上,孩子们发现小小的玉米还能发挥大大的创意呢!快来看看,我们一起亲手制作的玉米小精灵吧。
一日生活皆课程,老师要有一双发现问题、欣赏孩子的眼睛,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学习,才能引导孩子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引领孩子成长。班本课程的研究,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激发他们参与班级课程共建的意识。在《刚好“玉”见你》这一班本故事中,我们以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运用多种感官以及途径来对玉米的各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发现玉米一系列的“小秘密”。相信孩子们通过这一过程的探索,不仅对玉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养成了积极思考、共同合作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