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细琢,探究求真——海南省高中物理10月份区域教研活动纪实

刘杰
创建于2023-11-03
阅读 1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推动海南省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适合我省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成长。海南省高中物理区域教研活动于2023年10月31日在临高二中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规律课教学中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研究”,旨在聚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凝练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由省物理教培院王理想教研员对本次教研活动作简要介绍。 本次同课异构展示课的课题为必修三第十三章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分别由来自临高二中的冯琼玉老师、儋州二中的覃莹老师与临高实验中学的吴月梅老师进行授课。

接着是课堂展示环节:

   第一节课由冯琼玉老师授课。冯老师首先回顾了初中知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通过导线切割地磁场产生电流实验,验证切割确实能产生感应电流。接着演示了一系列切割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小实验并顺势抛出问题--只有切割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吗? 引发学生思考。   

  导线切割地磁场产生电流实验

 接着冯老师演示了不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中也同样能产生电流,引发学生的知识冲击。随即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冯老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节课由覃莹老师授课,覃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抛出问题:无数据线情况下,如何对手机充电,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随后覃老师展示了利用自制的无限充电装置对手机进行充电,并顺势提问是如何实现“隔空取电”,引出电磁感应现象。

接着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找出几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案。随后对几组方案进行分析,最终分析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磁通量的变化。最后覃老师举例了一系列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覃老师的课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生活,这也是物理学与技术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节课由吴月梅老师授课,吴老师从电流的磁效应出发,利用物理中的对称思考,提出思考“电能生磁,那磁能生电?”,接着利用电磁炉和小灯泡演示了“隔空取电”,从实验上说明磁确实能产生电。

     接着让同学们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授课环节结束后,由各专家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

      首先点评的是詹政名老师,詹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各有特色,学生在课堂中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得到很好的思维锻炼。同时詹老师也对三位老师的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1)教学语言应当精炼;

2)师生互动应更进一步加强;

3)同时应当加强课堂管理,随时关注学生,让学生真实的发生学习行为。

     接着符程导师就三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方式教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并强调处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下别人对教材的一些处理方法。

       最后是陈院长进行点评:陈院长对本节课中的实验部分提出问题:本次课中的实验是探究型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引发广大教师思考。另分析了探究实验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只有学生充分思考了,学生才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才真正进行了学习行为。另外陈院长还提出讲课应当有一条逻辑主线,所有的讲课过程都应围绕逻辑主线进行讲解

最后由陈院长、符老师、詹老师对三位讲课的老师颁发证书。

       最后参与会议的老师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帮助教师们摸索出基于不同学情下的规律课的教学要点,向与会教师展示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物理课堂。  

       

       

       

       

阅读 1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