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是科学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大单元备课,对标新课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实验教学常态化,切实做到减负提质。新城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11月1日在新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进行了本学期第三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以小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展示了教师对常规教学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的设计、讲解及实验操作过程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
实验微课观摩
本次实验课例视频由米唐娜老师、何兴晓老师、崔晨老师录制。
米唐娜老师执教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加快溶解》。通过聚焦“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问题,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调查了解学生所知道的方法,并利用对比实验帮助学生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研讨环节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入手,分析和回顾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在实验设计上米老师环节清晰,配有字幕,突出关键字,明确实验步骤,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控制变量法的前期概念,从视频中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验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了以学生为出发点的预设,突出做中学的特点。
何兴晓老师执教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何老师以问题引入——热在汤勺中是怎样传递的?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热在金属条中、金属片中、不同形状的金属中的传递过程,从引导学生而得出结论。从实验课例可以看出,何老师的思维严谨缜密,化繁为简,亲自寻找最易上手且适合学生,贴合实际情况的实验材料,并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操作过程。最终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崔晨老师执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崔老师通过梳理大单元,以地形探险旅程为整个单元的框架,在本节课以探索长白山天池为主线,通过观察长白山天池的地形地貌,猜测长白山的成因,通过假设,论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
微课建议总结
在三位老师呈现实验视频课例展示后,又各自说了自己在教学安排上的设计意图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之后又在刘洋老师的组织下,名师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在交流中不仅对这三节课例提出了建议和想法,也向各位成员说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经验,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如:视频中若有倍数播放,需要标明几倍速或在视频中摆放时钟。实验视频可以请学生帮忙操作出镜。教师提出的问题,需稍停留供学生思考的时间。表格法总结规律更加清晰直观。若实验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先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步骤等等。
通过本次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实验课例展示、交流和梳理,老师们原有的科学教学理念得到拓展和更新,科学教学理论得到升华,促进教师们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方面更关注操作细节的规范性,实验课例的设计流程方面也得到新的启发与感悟。本次活动的开展,在教研员刘洋老师的指导下,又一次强化了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主动更新先进的实验教学思路,以点带面,促进我区科学实验课整体水平的提升,带动我区所有科学教师不断梳理,深入反思,“学”做研究,做“实”科学实验操作课的有效思考与设计,以大单元备课为载体,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悟与科学思维的培养,为国家培育科学人才夯实基础。
编辑:米唐娜 崔晨
图片:米唐娜
审核: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