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初冬清晨的暖阳,为提高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2022年12月8日上午第二节,在物理实验室举行了“青蓝工程”公开课活动。历史组尚祖超老师进行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的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本科旨在让同学们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由此,课程设计了“1.日军侵华行径2.中华民族抗战3.中华民族复兴”三个板块。
课程首先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线展开,让同学们以知识扫描的方式梳理知识形成表格,便于同学们发现其中特点和趋势。同时举出不同角度的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对史料的运用,让同学们养成以史为据,善用史料的习惯,培养历史研究学习能力。另外,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同学们对当时的了解更深刻。整个过程多种设计,但始终结合教材,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理解知识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回顾知识,寄语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
尚祖超老师授课中
公开课后,历史组的老师们对本堂公开课进行了研讨和评价。指导老师刘雪晶老师认为整堂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教学环节紧凑,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教学进程逻辑性强,教学内容展开层层推进。作为一名新教师而言,能看出教学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准备充分,课堂效果好。课堂设计以《义勇军进行曲》导入,中间有《日军侵华罪行》,结尾有《中华抗战大事记》。视频部分十分震撼,升华了民族情感,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历史这一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是本课的教学亮点。学生有一定的课堂参与度,集体作答、个别提问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知识点归纳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较为直观。但在提问时,有时会代替学生作答。如果能再给学生一点点反应时间,待学生反馈后再补充就更好了。
杨莉老师表示课程知识点容量大,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的知识与能力,非常好。重难点处理得当,既能共情,又能培养历史思维。设计新颖,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线串起整节课,应情、应景、应逻辑。材料虽然多,但其一,都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其二,提供了材料,所以学生能及时响应。此外,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都以笔记形式呈现,实用性强。
老师们认真听课中
王晓博老师评价说,课程设置完整,教学过程流畅,符合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位。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流畅,师生互动较好。注重史料教学,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知识容量大,因此,初中学过的知识可考虑适当精简。另外,课堂的点评要有及时性,如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能及时更正会更好。
授课人尚祖超表示,感谢每一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雪晶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前辈们都非常优秀,有经验,是自己前进的方向。很高兴可以比较完整的将本公开课上完,但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于:1.更加相信学生,更以学生为本位,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启发;2.课程设计上还可以雕琢,精简课程设计上还要努力;3.减少重复性表述,多补充,少讲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肯定鼓励,在答错后及时指出问题。作为新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向前,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