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校携手   互助共育
——第十五中学家校课堂

编辑于2023-12-13 阅读474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全面发展

      做事先做人,成人便成才。想成为智慧型家长,首先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关注,成绩甚至成为一些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唯一话题。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本期分享嘉宾:尉博老师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于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各位家长应把品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让孩子学会与人为善、谦和感恩、充满爱心、正直忠诚,这是孩子成才的根本。

以爱为桥 共享教育

      初中生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可塑性强,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敏感,渴望独立自主,但辨别力不强,所以需要我们家长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

相爱共育 教育有方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选择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家长都必须以立志为先导,以志趣培养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素质,以素质教育谋求发展。

      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教会孩子做独立思考的人。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是他们学会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是好汉。”做父母就要教育子女有这样的志气与勇气,许多事应鼓励孩子独自选择、独自面对,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做决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意志力,教会孩子做品格高尚的人。家庭生活中劳动教育对孩子的责任感和意志力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协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和成长角度来看,孩子参加家庭劳动,承担一些责任,能让学生感到被重视,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与价值,并增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孩子们成长中的自然需求,并且在劳动的辛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爱心相连 共同成长

          何为健全人格呢?大体来说,包括内在的人格心理特质和外在的人格行为特征两个方面。而人格心理特质则主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以及情感、意志和理智等方面的典型特征。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则是人格行为特征的体现。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呢?

      首先,要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教师和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掌握道德概念和丰富的知识,培养孩子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丰富孩子的道德情感体验,掌控好情绪。

    其次,要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多接触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价值观等;凡事多让孩子动手,参与劳动,让孩子懂得只有辛苦的付出才会获得收获。

      最后,要加强个性培养与责任感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

      健全孩子的人格,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从家庭出发,孩子是从父母处学到第一句话,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希望我们的分享会给你的教育带来帮助,为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搭建有效的桥梁。为建立更好的沟通,可扫描二维码将您的教育困惑告诉我们,我们将与您携手同行,共助孩子成长。



分享嘉宾: 尉    博

编       辑: 佟    凯

审      核:鉴    健

阅读 4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