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整体把握文章(二)

王瑜楚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学习《黄山奇石》,孩子们入小学以来,写景的文章这是第一次接触,先别说理解,光读通顺都不容易。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昨天预习作业先读上4遍再说。

  想到肯定会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没有踏实读,又想了解一下到底预习读的情况,如果还像以往“集体合奏”,那“南郭先生”就不太好揪出来。于是,就用“困难分解”的办法,以团为单位(4人一团),四个人一起读,谁读的如何,可是一听便知。我顿了顿,说:“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读,一个团读一个自然段,比比哪个团读的声音亮且不喊,节奏适中不拖腔。”话音刚落,他们一个个便双手拿书、腰杆挺直,准备开始了!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第一团声音响亮开启了第一自然段,很明显,带节奏的是诺泽和乐佑,这两个孩子性格开朗,平时就很愿意参与课堂。二团紧跟其后,三个男生个个精神抖擞,凝聚力拉满……十三团读完,课文读了两遍,像一二团一样状态的有七个团,有三个读的一般,还有三个团,每个团有两个孩子要么嘴张不开似的,要么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崩,这几个就是前面说的“老大难”。

  如果就读两遍就结束肯定不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我又换了形式:“刚才每个自然段,最少有两个团读,现在再读,读相同段落的团一起读,两三个团一起让我听听是否能读好?”由于今天是第一次这种形式读,孩子们很喜欢,加上我时不时的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就更加有劲头了,培源、芙源、宇晴、思齐,这几个平时总“默默无闻”的,今天终于可以听见声音了。

  看着他们兴头正盛,必须还得读,读的越熟接下来理解文章就越水到渠成。挑六个团每团一个自然段,再齐读,三个团每团两个自然段,再齐读。从上午读到下午,整整读了两节课。

       火候烧的差不多了,想检验一下读的情况。“现在合上书。”我语气极为坚定。照样准备用脑图把文章内容梳理出来,先在黑板中间板书“黄山奇石”并圈起来,问:“黄山奇石是课文的什么?”“奇石又是什么?”“黄山奇石是题目,奇石是题眼。”诺泽脱口而出。有关题目、题眼和题义已和孩子们交流过,并且总结出读一篇文章要先看题目再找题眼后思题义。

  接着,我在“奇石”后面画了一个“?”问道:“谁知道我为什么在奇石后面画一个问号?”奕翔回答:“我们要知道有哪些奇石?”我心中暗喜,下面的问题就不请自来喽:“回忆回忆你读了那么多遍的课文,你记得哪些奇石?我的脑图该分叉了,我该分几个叉?”有小手举起来了,但不多。看到宇晴的手很欢喜,平时她很少发言,就叫了她:“仙桃石。”我肯定了她,其他孩子的手又举起来了。一婳补充了五个:“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还有一个孩子补充了“仙女弹琴”。

       由于前四个奇石详写,后三个略写,我想让孩子们从内容明白详略得当,我左边画了四个分叉,右边画了三个分叉。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把七个分叉画在一边,要分两边呢?”就有孩子从内容上发现了:“右边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只有名字,左边的四个奇石有名字,还有样子。”把我着实激灵了一下,于是,我提醒,除了名字、形状,还有什么?“飞到顶盘上,在一座山峰上,这是什么?”“地点。”我把“名字、形状、地点”板书在详写的奇石下面,把“名字”板书在略写的奇石下面,一对比,孩子就知道详写、略写。

       最后,就要引出“详略得当”。于是,我又问:作者为什么不把七座奇石都详细写呢?或者都略写呢?回到起点“奇”字上,写得太多反而让人感到太多,太啰嗦;都不写就体现不出“奇”了。于是,就形成了这幅脑图。

阅读 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