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快更好的成长,2023年韶关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在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11月2日,我们迎来了2023年韶关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的第四天,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们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学习热情。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邓莹源老师,邓老师是韶关市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与评估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她带来的题目是《基于国测数据应用的教学改进——以韶关市浈江区为例》。邓老师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育质量监测与统考;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体系;三、关于国测数据运用的教研改进;四、建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总体思路;五、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跟进。
首先,邓老师先给我们讲述了质量监测和统考的区别。其区别在于,质量监测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是为了检测一个群体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并通过相关数据信息对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做出诊断,提出改进建议,服务教育决策。其操作是采用学科测试+相关因素问卷。采取的是抽样测试。而统考只是学科测试,是为了选拔或针对选拔而进行的模拟训练,统考以单一的分数形式呈现,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甄别、排名、评优。并且,监测的目的是诊断、改进、运用好监测结果,找到一把“尺子”,评价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的标准; 摸准自己的“位子”,在全国、本省、本市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寻找突破的“口子”--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改进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着,邓老师给我们观看和分析了浈江区的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目的是让我们在教育监测的数据中找到不足,进而更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邓老师还给我们观看了两个视频,一个是语文的案例,题目: 学科联动促区域教研同行讨论助教师成长——以《林冲的天空下起了雪》一课为例的浈江区初中语文区域教研。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学到了集体备课,集体磨课和集体反思的重要性。另外一个视频是《联合研训模式下联合模式的区域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在这个视频中,展现的是邓老师带领的团队到各个学校进行对口帮扶,进而提升了被帮扶学校的教学水平。邓老师说:“在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良心工作,只要我们努力了,每一步都不会白费。”
其中的“六个任务研课”,1.研究背景2.单元内容概述 3.单元核心目标确定 4.前测及分析 5.单元核心目标具体化6.单元连续课设计及演课,让我们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备课工作。邓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在“单元整体教学”“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六步“浈江风采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前学,独学,共学,展学,拓学和延学,并提出了以学定教和顺学而教教学理念,让参训的学员受益匪浅。
课堂最后,邓老师还分享了浈江区对于义务教监测数据的反馈指导和结果跟进做法。反馈指导: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测结果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反馈监测结果。要求受测单位在接到监测报告后,认真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教育质量监测提供的丰富、科学、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对照教育教学管理和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反思并积极研讨改进策略,使教育教学及管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结果跟进做法:一是在测试单位结果发布会的基础上,由督导室牵头、教师发展中心执行召开本区参加全国监测学科教学质量总体情况反馈会,针对监测学科总体情况进行分析,不涉及具体学校、具体班级,反馈主要成绩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教学改进服务;二是根据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及本区域监测学科教学的问题和困难情况通过整理归纳形成对策议案,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是就监测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如课程、课时、师资和课业负担等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提请督导部门择要列入督促整改。四是学科教研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学质量反馈,组织交流教学教研经验,引领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提升。
小组组员认真听讲做笔记。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为接下来的研修学习奠定基础。正所谓“先生不过引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相信大家在专家的引领之下,一定会赋能前行,不断思考如何运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刘良彬
图片:曾剑平、白汉森、杨舒怀、朱海军、赖正华
初审:袁榕方、谭文华
终审:夏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