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师问道探真知  踔厉前行正当时

——东莞市卓越教师高中物理北师大研修11月2日简讯

heaven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30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远山如黛迎金秋,枫叶翩翩舞轻柔”,北京的秋天是一幅金色的画卷。今天是培训的第四天,在北师大的校园里,从朝阳初升到夕阳西下,充实的培训内容也如同一幅金色的画卷般展开,熠熠生辉,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满足。

       上午,北京教科院物理教研室主任秦晓文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策略》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东莞市虎门中学的朱茂才老师主持。

        秦教授先介绍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过程,列举了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种教学设计模型及其特点:三种模型都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系统方法,具有很强的技术特点,但都忽视了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基于这些不足指导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即“教学模式”设计,目前流行的总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双主模式) : 讲授教学 (合理铺垫,变式训练) +活动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导向)。

        接着,秦教授进步一步分析了目前最常见的两种课程形态,计划型课程(阶梯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活动课程)。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单元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同,并通过具体的模板指导我们如何从核心素养角度撰写课时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让学员们融会贯通,东莞长安中学的蔡慧慈老师作为代表分享了《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教学设计。秦教授现场指导,从核心素养角度修改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从创设情景、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对这节课提供了更加深入的指导。秦教授还指导老师们使用Excel软件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三个环节进行正确的实验数据处理。具体的案例启发了学员的思考并引发了大家激励的讨论。

      秦晓文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立足教学实际,生动具体。为我们在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上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为一线老师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讲座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运用。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质量。11月2日下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玉峰教授,为东莞市卓越教师高中物理培训班成员准备了一场《为物理学科素养而教和评的策略》的精彩讲座。

        张玉峰教授首先以“科学思维培养是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作为引入,从多角度反思当前中学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列举了非常详尽的例子让大家对于学校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有了新的认识。

       张教授在讲解“单元教学探索历程”的内容中,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机械训练过多,学生反而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多教学生可迁移的内容,为学生建构学习过程。关于“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张教授认为深度学习≈高投入+深层理解+迁移创新,并分别从情感、认知和目标三方面进行讲解。

    接着张玉峰教授重点从六个方面分享了关于核心素养教与评的策略与方法,分别是:

    1、延展知识学习过程,全面规划核心素养发展

    2. 设计知识间的接口,让知识间自然发生整合

    3. 引导学生反思知识得出过程,形成认识方式

    4. 创设情境,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孕育核心素养

    5. 转变教学方式,以理性思维激发学习主动性

    6. 探索核心素养诊断途径,以精准诊断促发

        物理学科素养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而科学思维的培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张玉峰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更深刻的领悟到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掌握核心素养教与评的有效策略。“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教师能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提升教学能力和素质,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课题研究助力,凝聚教育成果

        北京的清秋之夜,略显寒意,11月2日晚上6点,东莞物理卓越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们还在北师大这片孕育了无数教育家的土地上孜孜不倦的汲取养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杨润勇处长为我们带来题为《课题如何申报为成果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蔡老师主持,她向大家介绍了主讲人的研究方向、成果以及学术影响力。

        讲座中,杨润勇处长分享了自己的课题观、论文观等教育科研观念:

        一、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教育科研根本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真存在、价值大、我能做”的真问题,是有效科研的起点,教育科研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教学成果奖的凝炼与申报过程中,要做到“听信息、听观点、找问题”。

        二、提出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最佳平台,论文就是课题成果的呈现。课题研究能力就是科研能力。写好课题申报书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步骤,是设计论证能力的体现。杨老师也不断鼓励大家把课题做好,得课题者,得天下,得幸福,得未来。

        杨处长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反思,凝练构建出12个专题100个观点300个要点;他强调有限目标原理,一个课题只能研究一个问题,依据专业知识明确目标问题,凝练选题,有效论证。好的选题必须“顶天立地”,要把握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需求;要突出实际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杨处长阐释深入浅出,赢得老师们阵阵掌声。

       讲座过程中杨处长多次与学员互动,清晰的逻辑、缜密的思路、通俗幽默的讲解,激发了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我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清楚了课题研究的程序,领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要领,对学员今后申报课题论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培训是最美的遇见,学习是最美的姿态,成长是最美的经历!教研是一场修行,且思且悟且成长!

撰稿:邹法强   曾祥欣   刘素姣  

          李巧盛    何燕玟

图片:潘崇武  武娟  唐国清  朱茂才

校对:饶文媛

审核:曾文玉

阅读 30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