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交流中成长,勤奋钻研中进步”——记海桂中学高中化学组新教师汇报课

小小宇航员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9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2日下午的第一、二节课,高二化学组黄钟秦、孙璐两位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同课异构汇报课——《盐类的水解》。

  高中化学组全体教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上这节课之前,两位老师都非常认真地思考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一起讨论该如何根据学情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同时积极地和其他老师进行切磋交流,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障碍点,实时调整教学方案,并认真准备了分组实验。

  两位老师都紧扣课本,以生活中常用的碳酸钠作为切入点,碳酸钠属于盐,但经常被当做“碱”来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接下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盐类的水解。

      考虑到学生对盐的分类可能并不清楚,两位老师都在新课之前对盐的形成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盐可以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四类。然后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强酸强碱盐显中性,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并给出口诀方便学生记忆——“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都弱具体定”。

      接下来,从微观上探析不同类型的盐溶液显示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最终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符号表征。

  第三节课,高中化学组老师集体评课。首先,两位老师讲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各位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高二备课组长宋姿姿老师对两位老师本次的授课进行了评价,肯定了两位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和教学的基本功底,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要问题明确,范围不能太大,否则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来回答。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班级,讲授过程中不要脱离课本,要实时提醒学生看课本,读课本,划课本,否则有的学生不知道讲的是哪里。

  高一备课组长陈贵兴老师评价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一堂课中,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分配,重点内容要预留的时间长一些。另外,重点内容分析要准确到位,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

  林晨晨老师提出,在提到溶液PH值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时需强调“室温”这一前提,否则学生也很容易在做题时出错。

  高三备课组长李东凯老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如果开篇就来讲盐的分类,学生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来分?所以不妨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先创设情景,碳酸钠作为盐,其水溶液却显碱性,接下来通过实验测定发现,有的盐溶液显中性,也有的盐溶液显示酸性,为什么不同的盐显示不同的酸碱性呢?接下来再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便顺理成章了。

      另外,他对本节课所承载的核心素养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周勇校长对两位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提出建议,在把握知识体系层层递进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如果学生基础薄弱,可以分两个课时来进行,语速不要太快,给学生反应的时间。

      另外,不管讲什么,让学生理解概念很重要,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上来理解化学概念。什么是盐的水解?为什么叫盐的水解。

      最后,周勇校长强调:学情很重要!基础很重要!节奏很重要!课本很重要!

  教研组长李梅老师做最后总结。她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并提出中肯的建议。黄钟秦老师教态自然,声音洪亮,有亲和力;孙璐老师激情满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配合度高。她还指出,要注意避免过于口语化的表达;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障碍点,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抛给学生来回答;分组实验之前需要把注意事项提醒给学生,避免学生实验时出现严重疏忽。

      李梅老师还在课后做了调研,发现很多学生的障碍点在离子反应那里,不解决这个障碍点,学生是没法理解盐类水解的,所以,在分析溶液中离子间互相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哪些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从而暴露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因此,在遇到学生的障碍点时一定要停下来,慢下来,不要着急赶课。

      另外,李梅老师建议新老师多听课,多钻研教材,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这样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本次汇报课活动圆满结束,感谢两位上课老师的精心准备。通过这次活动,两位老师都有很多收获和反思,课后将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听课老师也对这一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阅读 9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