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推广做示范,以教促研谋发展——省级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可视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推广应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第一次“走出去”研究活动

DD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9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2023年10月25日上午,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入开展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交流碰撞中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应用类课题组成员赴万宁市第二中学开展第一次“走出去”推广活动。

(从左至右)

前排:王带儿、翁良燕(课题主持人)、陈花、杨晓燕、关丽丽

后排:林健、肖文平、白先龙(成果推广专家)、唐惠彪、王博(课题主持人)、刘勃

  本次活动由民大附中陵水分校数学组省级教学成果推广团队成员,万宁市第二中学数学组应用类课题组全体成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应用类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以可视化教学研究为契机,通过活动研究提升课堂效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活动方案

活动一:GGB应用于课堂

        陈花老师上课内容为«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本节课是继椭圆、双曲线研究之后的第三种曲线定义。陈老师基于前面两个曲线的研究思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研究顺序,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浅出研究了抛物线的图象和标准方程。为了更直观感受抛物线的生成过程,陈老师借助GGB工具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抛物线上的点在运动中的不变量,容易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陈花老师首先进行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同时借助GGB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获取知识,感受抛物线的变化轨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研究,营造出做中学、学中研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在学习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接着,陈花老师以问题形式导入课堂,频繁为学生设置问题,由易到难的向学生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课前准备的GGB软件绘制图画,并展示抛物线形成过程。同时利用软件动态演示教具的实际操作过程,这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活动二:专家微课推广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数学组省级课题推广专家白先龙老师在万宁二中为同学们展示GGB软件3D绘图区做出平面与圆锥的交汇的动画过程,演示了圆锥曲线的生成、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锥曲线的变化特点。

        学生通过白老师展示的GGB的强大功能后,对椭圆概念有了一定了解。白老师连续设计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椭圆的动点轨迹,接着利用可视化工具GGB生成椭圆图象。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直观感受到圆锥曲线的动态生产过程,从而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三:评课交流

       课后,万宁二中肖文评老师组织了评课活动。首先,他对两位授课老师表示了感谢,对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与高度认可;其次,他邀请两位授课老师分别谈一下个人上课的设计理念,同时组织全体参加活动的老师自由发言,谈谈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的教学效果。最后,他邀请万宁二中课题主持人翁良燕老师和上师大附属琼海中学课题主持人王博老师分别以两节课为载体谈一下课题推广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根据肖老师的组织要求,大家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课题组所有成员畅所欲言,谈了他们在听课的感悟和收获,认为此次活动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明白了GGB可以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更轻松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演示。教师可以通过GGB实时观察学生的操作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两位活动主持人也充分肯定了可视化教学在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抽象的图形组织结构,特别在函数、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板块给与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本次课题推广学习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不管是课题应用学校陈花老师的新授课,还是课题推广专家白先龙老师的微课,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可视化教学优势,助力数学课堂教学动态化发展,为可视化教学理念应用实际课堂教学提供示范。

阅读 9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