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校本学期研修“指向深度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一主题,科学学科设立“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课堂教学实施。 常言道“实践见真理”。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每位科学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与实践,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只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学会。
对于科学课堂而言,变式教学是一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多变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其“不变”的本质,继而对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就称之为变式教学。为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我们科学组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根据变式教学在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如下:
让学生“玩”起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为什么喜欢科学课?因为科学课有实验,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既然学生把科学实验看成是好玩的事,那我们可以把实验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在科学复习课中运用起来。
比如:“理一理,玩一玩,练一练”就是一种很好的复习课模式,抓住课堂前10分钟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机把科学知识理清楚;当学生出现听觉疲劳时,让学生通过实验“玩一玩”,深化对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静下心来练一练,达到巩固内化的目的。如关于电的复习,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组装电路,让小灯泡发光,通过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故障在哪里,这些过程,都让他们感觉到“玩”的味道,他们就能深度地去参与。小学科学复习课,要让学生有“玩”的感觉,把知识复习和实验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分化和孤立。
变式教学促成长
深度学习科学,遵循可视原则,便捷式原则,小学科学强调“动手做”,但水和空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的物体,实验如果不好好设计,有时即使做了,但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因此,在此类实验中,想办法把它们从“无色”变成“有色”,从而使实验成为教学中最出彩的地方。
例如,带领学生研究“冷水和热水是如何对流的”这一问题时,为了区分冷水和热水,我在装热水的小瓶里加入红色墨水,然后再把这瓶红色热水放入到无色的冷水中,学生就很明显地看到红色热水往上升的现象,同时这类似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实践出真知
科学课中的教学形式的转变,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能唤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喜欢的事物入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
在四年级的科学课中,我在讲到力学时——反冲力,如果采用旧的教学方式灌输式,学生很难理解反冲力这一核心概念,学习科学的兴趣很难被激发。我就采用从她们熟悉的小车入手,让她们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帮助学生来理解反冲力,这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同时打破了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新式的教学手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中就掌握了科学知识,学得也就轻松了。因此,在还原科学课堂的本真同时,采用了变式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教学五年级科学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课时,刘老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船和船的载重量的概念,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做船并通过自主观察计算出船的底面积,学生们很快就联系到工厂做船时通过什么方法增加船的底面积,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明白了船的载重量的概念,对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更通透。通过动手实验使课堂形式更丰富,学生们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
让练习精起来
练习是小学科学课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要优化练习素材,精选练习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练习的选择需要考虑2个因素:一是内容,对学生知识巩固有明显帮助;二是题型,学生有适应不同的题型的必要。组织不同形式的练习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课时练习针对性要强,用于巩固课堂教学;专题练习,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综合练习,选择多种题型,关注探究题、开放题、实际应用题。精选练习,减量提效,提高学生对科学作业的认可度和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比如《月相变化的规律》一课精选的练习题如下 : (插练习题图片)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让学生高度参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对作业能积极,对科学课有感觉,对学好科学更有信心。
食物链与食物网
本课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学生将从观察熟悉的“豆苗地”开始,研究“豆苗地”周围动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食物链”这一概念属于本课的教学重点,针对这一重点,我通过变式教学法,建构“食物链”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变式1:为什么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的动物和食物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的关系)
变式2:每组的信封里有这些生物的图片,请同学们用曲别针把他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
变式3:你能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豆苗→蚜虫→瓢虫→小鸟)
变式4:箭头代表什么呢?(吃与被吃的关系,也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定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的像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变式5:在豆苗地周围发现了更多的生物,你能找出更多条食物链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食物链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本课通过变式教学的设计,帮助学生梳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及“能量流动”的过程,增加生物数量寻找更多的食物链,通过让学生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开始的,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为后面的食物网概念做好铺垫。这样的变式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这一课时,围绕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哪些物质混合后会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白醋在和白砂糖,小苏打,食盐分别混合的时候,只有与小苏打产生了气泡,并能够听到嗤嗤声,当把燃着的火柴放入这种气体中时,火柴立即熄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学生总结这种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二氧化碳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知识迁移,学生说二氧化碳能帮助灭火,但是空气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时候会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向学生提出倡议:植树造林,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我们的地球家园长久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教师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变式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让学生有施展潜力、积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和观点,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这次教研只是深度学习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科学人将继续踏着变式教学教研之路不断前行与反思,不断研究与探索,争取更大的成绩与突破,在科学教研中继续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