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小科研】分层作业设计 促进深度学习——科学组分层作业展风采探究实践活动

杜鹏玲
创建于2022-10-09
阅读 4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2022年新课标全面实施之际,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凝练了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对有效实施科学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的改革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标准来划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了解各学年段学生的个体差异,再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因此,我们科学组教师设计作业时注重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将作业分层设计,是适合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一种作业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同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们科学3年至6年级的分层作业方面具体作法:

             五年级分层作业展示

     “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设计者:刘建 单红微

一、设计目的:加深“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理解,促进课内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准备: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三、基础性作业:(课前查阅资料)

1、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 )分钟,太阳岛地球的距离为( )亿千米。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万千米。

3、皮影戏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

四.实践性作业:(学生动手操作“光穿过小孔”实验,上交图片、视频)

所需材料: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实验方法:1.每张卡纸间隔15厘米,要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得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放上屏,观察实验现象。

2.在第一步操作的基础上将第二或者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实验现象。



00:57
01:07

五.拓展性作业:

        我们在排一路纵队时,如果最后一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只是应用什么原理来解释

六 经验反思:

         这次作业设计内容整体适中,较能符合学⽣的答题能⼒,内容考察⽅⾯虽然⽐较多,但六年级学⽣掌握相对较好,三年级学⽣⽐较薄弱的地⽅是通过观察进⾏总结的题⽬。

(一)优点:作业设计能够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对知识加以整合建构并综合运用,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有的学⽣错字多。

2、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

3、学⽣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还是⽋缺。

(三)不⾜与改进:

1、从学⽣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的学习⽔平、学习⽅式、学习习惯、表达能⼒等⽅⾯存在很⼤差距,尤其是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的能⼒,再者⼀些知道的内容想法,想要表达书写,却没有组织好语⾔,或者错字别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学习习惯培养,同时注意训练他们的书⾯表达能⼒,更好的提出科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最突出的问题是学⽣不擅长运⽤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较差,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理解、分析问

题的能⼒。尤其是学科学、⽤科学能⼒的训练,引导学⽣能够灵活地运⽤所学的科学知识,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思考的余地,这样做题时学⽣才会游刃有余。

3、加强实验的记录,⽤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还有审题的能⼒。

4、加强与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的教学能⼒。

        科学课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特点,我只有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求知识点科学准确,并不断充实更新知识,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四年级分层作业展示

 《声音的高与低》实践探究分层作业

                                 设计者:杜鹏玲 赵赓东

一、设计目的

      这课作业是在前几课的声音产生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通过课堂活动知道了声音的高低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为什么呢?通过动手测试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后得到了问题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低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全员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并能分层次的完成课后作业。将分层作业设计如下:

二、作业设计

课前准备

准备材料:铝片琴、口琴、钢尺。(以学习组为单位)

探索一:基础题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发出的声音就( )。物体振动的( ),发出的声音就( )。

2、敲击长的铝片琴,发出的声音比较( ),短的铝片琴发出的声音比较( )。

3、口琴的短、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长、厚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 )。

探索二:实践题

要求: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可选择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依次进行实验,确定清楚的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反复做三次)

探索三:拓展题

      观察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一说理由。

探索四:小制作

要求:制作一个小乐器(1)排箫(材料吸管、卡槽、剪刀、塞子)(2)打击乐(材料杯子、水、木槌等) (3)弦乐(材料橡皮筋、木盒等)

01:33
01:05
01:34
01:20

三、作业反思

优点与不足:

     俗话说“五根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业,这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本课作业存在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3、作业分层,略有不足。作业分层设计的还有的考虑的不够全面,在学生操作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缺陷。例如:本课的作业三学生操作的还不能全员参与,有的参与了但也是只是走走过场,一部分学生没能认真思考体会活动的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真正的参与到作业中来,没能达到设计此次作业的实际目的。

4、亲自实践,应用实战。放手让孩子动手去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例如:小制作能完成的在全班的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有待提高,让学生一动手就有为难情绪。因此,在今后的这类作业要多布置,正所谓难了不会,会了不难,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作业分层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年级分层作业展示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设计者:吕小亮 刘德英

一、作业目标

1.通过基础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科学知识掌握程度。

2.通过实验知道水能溶解味精和白糖,并且知道完全溶解时它们在水里的状态。

3.通过对比研究,知道同样多的水能溶解味精和白糖的质量不同。

4. 学会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5.通过解释生活中液体和气体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二、作业设计

00:48

三、作业反思

      亲身体验过才会理解和运用,将科学作业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 处是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 开放性和层次性,能真正落实科学学习的“研究后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础作业:基础作业的设计要能有效地检验每一位学生当堂的听课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通过 作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基础作业的设计以当堂的双基为准则,注重少而精,帮助学生把握每 堂课的科学概念,最好能简单中又略有提高,形式应该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 本 节课基础作业直接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本课的科学知识点,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的不错。但内容略 单一,以后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真实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实践作业:科学课的核心是以实验为依据,讲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考虑到在学校的时 间实验不充分,受课堂教学影响,很多同学对于实验操作一意犹未尽。借助本节课的所学的实验 方法继续验证味精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 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科学知识的理解。以视频的形式完成此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此作业,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规范的进行操 作,但也有个别同学操作不规范。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升学生 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

拓展作业: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是溶解于水的,但是因为同学固定思维模式列举的物质多数是 固体,那么液体和气体是否也溶于水呢?打开了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例,让 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作业一让学生用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 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作业二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01:02

              六学年分层作业展示

                    怎样放得更大

                                     设计者:瞿雪 赵双侠

A类:必做题

      以基础知识为主,有一定的模仿性,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达到“会”的程度

1.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俩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 )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 )。

2. 在“怎样放得更大”的实验中,调节俩个放大镜间的距离是为了( )。

A. 提高放大倍数 B.使图像更清晰 C.减小放大倍数

3. 如果想看清楚单个冠状病毒,以下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B类:选做题

      能够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关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达到“熟”的程度

1. 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2. 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C类:拓展题

      具有创造性、灵活性的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活”的程度

我们把俩个凸透镜组合起来,看看能否把物体放得更大。

1.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3.保持俩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作业反思

     这次作业设计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答题能力,考察的内容学生都掌握的较好,达到了分层作业的目的.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俩个放大镜在显微镜中的作用,调节旋钮调节的是哪一部分.为接下来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制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体会到了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同时用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综上所述, 实施作业分层, “学困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 ,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优等生减少作业量,增加作业难度。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实施分层作业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科学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任重而道远。我们身为科学教师将踏着这次课改之风前行,脚踏实地,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孜孜不倦努力达到一个新高度。

阅读 4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