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玲现任六年级科学教师,在我从教的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一半的时光是在科学的沃土里度过的,二十余载中,曾经获得五常市级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五常市记功、记大功奖励,获哈市优秀实验教师,哈市级公开课数十节,五常市级公开课几十节,一次次的磨练是我成长的动力,是教育道路的源泉。
作家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既然是没有人生来就有,言外之意,就是需要在后天经过学习来获得。而学校,就是孩子获得这种道德的最佳场所。尤其是小学阶段,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可塑性很强。如果在这个阶段不给孩子埋下道德的种子,在孩子成年以后,就很难不旁逸斜出。
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这话一点都不假。孩子接受了家人,师长,伙伴给予的爱,这样的爱对他来说既是感受美好生活的源头,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慢慢的,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这样薪火相传,爱才会生生不息。爱是火焰,点燃激情;爱是阳光,温暖心灵;爱中也会有鼓励,给人自信和前进的力量。一个内心缺少爱的人是冷漠的,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这句话乍读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细读起来,是很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我们在评论美的时候,都知晓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德育教育在让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的时候,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的心灵美。善良,宽容,礼让,不怯懦等等,都是心灵美的象征。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他心灵的土壤上给他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直至成年,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大音乐家贝多芬曾发自内心地呼吁:把“德行”交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他说,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他的是道德,使他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由此可见,道德不是给他人评价,给他人昭示的,而是让自己获得了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无形的但又无比巨大的力量。谁敢说自己的人生一顺百顺,不经历风雨?而道德就是风雨飘摇中不倒的旗帜。
用德育之花来浇灌孩子的未来吧!让孩子在德育的阳光下有品质有尊严的活成我们每个人都想看到的样子!只有这样,才不负成长,不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