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致知    行而致远
——第四学习小组

知行合一
阅读 27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学校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3年11月2日上午,吉林市学校思政课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邀请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土生教授做《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姜教授满怀热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及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的构思和设想。

     同时也表达了对如何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展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见解。

课下姜教授同与会教师们展开讨论

讲座结束后,第四小组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感悟。

向外探寻

下午我们参观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历史书上的寥寥几笔,背后是无数前人的孜孜所求,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大势。以文物为佐,以历史为鉴,感恩先贤遗留给我们的智慧,也为后人开启新的篇章。

  印象最深刻的是讲述抗日战争历史的展厅。从前只在课本或百度百科中出现的人物又一次以历史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一次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当初的祖国面对列强侵略的忍辱负重,困难重重,还有危难当头同胞们的奋起反抗,还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艰难。

从三峡博物馆的展出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的是属于中华五千年那一段在每次讲述都会哽咽的历史记忆。展厅以朝天门作为尾声,仿佛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在经历整体参观之后看到它,让人感触良久。

向内思考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研一生学。经过一天的“听学”、“看学”、“探学”,学员们感受深刻,下面是第四组学员的心得体会。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陈美琪

听过姜教授的分享,我感受到,想要构建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立体式”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开展全周期、系统化的思政教 模式,就得扎根“千里沃野”,才能“茁壮生长”。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有所感知的,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就需要更丰富的载体和场景,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思想要求就更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构建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氛围。

吉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 崔顺兰

美丽于心,文明于行。物变于人,人变于思。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追求,对学业成功的过度奢望,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性命给予的无限关注。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

吉化第一实验小学 林淑华

市教育局举办的这次研修让我感觉受益匪浅,重庆市的兄弟学校也为我们展现了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早在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就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实际行动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做好引导青少年提升自我、夯实信仰的领路人,发挥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吉化第二小学校 杨秀卓

今天有幸聆听了姜土生教授《关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受益颇深,对于大中小学思政教学一体化我的理解是:从横向上来说要进行跨学科整合,除了发挥思政学科本身的思政育人价值还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相应的思政育人元素。在人的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全局性的、整体的、完整的德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场域。

从纵向上来说要形成贯串于人(从小到大)成长过程的育人架构。根据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每个阶段人才的培养标准(基本上相当于课标),根据这些标准挖掘思政教材和其他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一个育人的长程规划。

吉化第三小学校 张旭

川渝山城入学海,更为源头活水来。此次培训收获颇丰,特别在十一月二日听了姜土生教授的报告后,深刻领悟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儿童蒙学之初,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的起点阶段,深感任重道远,在学生人生启步阶段培树他们的高尚品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学教师要站位高,定位准,树德行,打好底。

思想道德提升,

政治水准拔节,

一路前行奋进,

体悟精神实践,

化虚为实尚德。


吉化第六小学校 沈中秀

我怀着美好的期待踏上山城重庆这片红色沃土,通过四天的课堂学习和实践考察,让我感受了思政之重,虽然心中有思政之惑,但也探寻到了思政之策。教授们的一些话在耳边不断回响,比如在马言马,在马信马;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思政课程,思政教育等。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是要勇于承担责任,要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想,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二是教育占位要高,要把思政课程变成课程思政,搞好大思政课程建设。三是要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孩子每一步成长。虽然思政之路并不平坦,只要我们把党的希望放在心上,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探路前行,就一定能趟出一条思政特色之路,培养出具有红色之心的高素质的国家未来建设者。

吉化第九小学校 王海杰

思政课的重点在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使得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理念开始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一理念不仅旨在传授知识,还包括通过文学、艺术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代、社会和人类。

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单莉莉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正是这样一个需要集众人之力来完成的举措。

        姜老师着重介绍“一体化”的外延由“思政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的迫切和重要性,鲜明的表达出对构建多渠道、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校“大思政课”的要求与期待。

        我感悟,从个人层面来说,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在“大思政课”的场域中相遇,全方位回应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正确信仰和三观的养成,需要我们发挥严谨治学的态度,讲准、讲活、讲精思政课。协同其他教育同仁,秉承系统化思维、实践思维、创新思维、发展思维,扩展育人空间,整合育人资源,汇聚大中小学教师的育人合力,发挥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彰显学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从一体化整体建设出发,我们更需要拓宽大思政视野,拥有大思政格局,探索大思政评价,从而形成“三员”一体的大思政模式,达到大思政育人的目的。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辐射影响还会继续,我们作为实践者将带着思考和探索继续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吉林市滨江南路学校 姜鹤

今天听了姜教授的培训,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小学到大学, 从孩童到青年, 按照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的庞大系统工程。

吉林市亚桥第二九年制 刘爽

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突出体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向。通过对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探讨学习,也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和要求,知道了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此培训也让我更加自信地应对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挑战。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我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吉林市教育学院曹洪梅

      金风送爽,秋意渐浓。怀揣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忱,我们相聚于美丽的山城重庆。通过几天的学习与参访让我们受益良多。

     特别是今天上午聆听了重庆师范大学姜土生院长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为我们今后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明晰了方向与路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至上而下得到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但在“一体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上“层次不清”;课程内容上“脱节倒置”;教学方式上“理论灌输”等问题。

     吉林市教育学院作为吉林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的业务指导、服务部门,我们以课题为依托,借助学院"研培结合”特色,凝聚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合力,今年十月,我们申请的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教师研培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式开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一体设计、循序渐进,按照小学重启蒙道德情操、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提升政治素养的目标,大学重使命担当,一体化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多样化开展教学。

    二是要注重实践、强化实效,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中增强体验和感悟。强化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言传身教,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是要规范管理、强化保障,开齐开足思政课是我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要组织遴选推出一些思政“精品课”,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切实为中小学上好思政课提供坚实保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有信心将本地区中小学思政教师研培共同体打造好发展好,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吉林经验。

学习剪影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

                       --宋 胡瑗

“人有教而化材以治天下,人无教而不化难有太平。”故而处身立世,在于教化育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将同心协力,勤耕不辍,为祖国,为党和人民输送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阅读 27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