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昌南教研,赋能教师成长——2023年南昌县初中语文、初中数学新教师分组培训

王江滦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28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帮助2023年新进教师快速成长,适应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我县于2023年11月2日在洪范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新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分为两部分,上午示范课,下午示范课教师与新进教师的交流座谈会。

吴星老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吴星老师的《怀疑与学问》,课堂的导入通过三组图片对比,明确关键词,让学生思考“课文标题是否可以作为中心论点”,从而打开议论文的教学,再通过细读课文勾画关键句理清课文中的过渡句,从而圈词感知逻辑,知人学以致用,让学生把本篇议论文的脉络梳理清晰明了,并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最大,接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黑板上画框架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学会学习,最后通过练笔,让学生在学习了议论文之余,还掌握了写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整个课堂贯彻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又有单元意识和文体意识,将本是语文课堂“疑难杂症”的议论文讲的深入浅出,受益良多。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不前,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本篇议论文严谨逻辑的基础上,吴星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鼓励大家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文中的第六段,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交流想法时,吴星老师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以肯定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及时的评价反馈。

在这堂课中,吴星老师明确文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肖雪妹老师——八年级上册《新闻大单元教学》

肖雪妹老师带来的《新闻大单元教学》将写作实践融入到教学之中,结合时事进行导入,并从“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大板块进行教学,既回顾了以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任务三新闻写作中,肖老师先强调了新闻的结构主要为标题、导语、主题、背景与结语。同时,着重强调了标题在新闻写作当中的重要作用,并出示四个课内外的标题,引导学生观察标题中的要素,从而总结出标题中涵盖了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何事、何人。在学生自主找出标题中的核心要素后,出示“知识补给站”使学生明确引题、主题、副题的区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肖老师贯彻“知行合一,读行写三位一体的原则”,从多个纬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肖老师通过几则新闻的横向对比,让学生能够区分清楚“主题”、“副题”和“引题”各个部分的位置,以及彼此的重要性,并且补充课外新闻标题,弥补学生知识空缺和书本空缺,了解“引题”的位置,并带领学生逐一分析各个新闻标题,强调标题的重要性。例如“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从新闻的六要素来看,能够从标题中分析出“何人”、“何事”,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题在一则新闻中担任的地位。整节课师生配合良好,也带来了精彩的写作片段,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胡小梅老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

胡小梅老师本次示范课展示了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示范课的内容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该文章以昆明为背景,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雨中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胡小梅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创设了“昆明旅游局拍摄昆明的雨”的情景,她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然后梳理文章中的中心句。以“旅游局”采景的目的让学生找出雨中的“景”“人”“物”,总结散文“形散人不散”的特点,帮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最后,结合作者的背景,感悟文章的主旨。

在本次示范课中,胡小梅老师详细讲解了《昆明的雨》中的知识点,包括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以及相关背景等。她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句,找出雨中的景、人、事,总结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接着,她选取了文章中的几个段落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品味语言。

本次公开课中,胡小梅老师展现了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这篇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看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从本次示范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需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应该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总之,本次示范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展示,胡小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初中语文交流座谈会

胡小梅老师在交流座谈会中分享了她的以下教学理念:一是教学以文本为本。文本是教学的基本所在,教师要紧扣文本,确定教学目的,也要给学生时间去默读,从而了解文本、感知文本。二是教学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教师要致力于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培植与发展,让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三是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本。课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做“自己的英雄”。同时,胡老师也指出,语文课堂要能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设置学习任务群,从而真正地去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三位老师分享完自己的教学思路后,主持人宣布进行提问环节。其中集中讨论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如何解决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及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三位老师都给出了较为详细的策略与建议。如和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身处地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及用自由写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多练笔、常练笔、会练笔等。二是如何解决纪律问题,虽然这类问题属于班级管理的范畴,但对于科任老师来说也极其重要,所以几位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学会先疏通最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心理,做到正面引导和严格约束相统一。三是如何解决情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到了青春期,很容易对异性萌发好感。对于这类情况,三位老师认为这类事情宜疏不宜堵,尤其是注意不要提到敏感词汇,也不要过早给事情定性,在事情发展趋势还能控制的情况下,宜采用缓和的方式慢慢疏导,合理解决。

这些肺腑之言使新老师们对于工作有了新的方向与动力,愿我们拨开学生前途的迷雾,做照亮心灵的引路人。

余新珍老师——七年级上册《绝对值中的数学思想》

余新珍老师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为导入语开启本节课,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通过复习绝对值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引出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通过抛出例1,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并在授课过程中规范学生书写作答。通过具体值到一个值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考虑a,b,c的符号变化,从而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紧接着,通过代数方法的讲解过渡到几何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数的差就是数轴上这两点间的距离,从而感知数形结合思想。接着通过适当练习,巩固学生“数”与“形”的理解,并进行变式训练,发现两个绝对值相当就可以采取数形结合思想,取线段中点进行求解。

最后余新珍老师以数学家华罗庚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作为结尾结束这堂课,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朱孝红老师——九年级《三角点阵中前n行点数计算》

向塘实验学校的朱孝红老师今天带领学生探讨《三角点阵中前n行点数计算》,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探索三角点阵中前n行点数的计算公式,以及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三角点阵中前n行点数的计算问题。

首先,朱老师利用小黄鸭摆动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生活中的点阵图片,渗透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思想。

随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练习环节,突出类比转化思想,使学生当堂知识当堂精,从而快速高效掌握今日知识点。

整节课堂,气氛活跃,突出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富有激情,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刘奇平老师——七年级《月历中的数学》

刘奇平老师《月历中的数学》这堂课由活动贯穿始终。开课之初,以九宫格进行导入,随后请学生观察月历,引导学生从横列、竖列、对角线三个角度出发。紧接着,借助猜数游戏探讨出了月历中水平三邻数、竖直三邻数、斜下三个数、斜上三个数的规律,并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等于中间数的三倍"。接着,刘老师带领学生们类比上述规律探究出3×3方框中9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月历中“十”和“×”字形中五个数的规律以及月历中4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归纳出上述规律后借助变式将上述规律推广到非月历中,为学生今后灵活应用上述规律奠定基础。

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刘老师,通过变换题干中的一些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所求结果要符合月历的实际意义。最后,以“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有什么质疑和发现?”三连问,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并点破本节课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刘奇平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精彩的活动探究课。

初中数学交流座谈会

下午的交流座谈会上,三位示范课老师就自己上课的设计意图,设计流程,学情,教法学法等做出了相应的阐述。

余新珍老师基于中考新考法“课文重现”,强化学生对于定义的应用,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及学生易错的点,进行讲解。例三作为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桥梁,从代数方法过渡到几何方法,使学生体会具体到一般的数学过程。接着余老师以《如何快速成长》为主题,分享了她的经验,即比赛、看书和借助团队的力量,受益匪浅。

朱孝红老师基于教学重难点展开,即公式的探索与应用与如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通过观看数学中常见点阵的图片,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通过首尾相加,引出分类讨论思想;倒序相加,引出代数方法,并用几何方法验证。朱老师介绍了她的备课、上课、课后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12个字,“做实、做细,做活、做巧,做多、做厚”,并与我们交流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先处理学生情绪,再处理学生事情的过程,感受颇深。

刘奇平老师以月历为载体,通过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月历中的星期、日期,体会周期性、循环性,感知数学规律。刘老师对学生的数字要求、能力要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和活动意识有了很好的提升。

最后由进修学校领导进行总结性讲话来结束本次培训!

编辑:王江滦

初审:熊伟 蔡俏

复审:万春贵

终审:刘仁兵

阅读 28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