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菲阳:
你好!今日提笔,爸爸想跟你说说心里话。
回首往昔,在你14岁之前,先后去过三个学堂。自从你加入新教育圈,我也同步“跃升”为新教育外围学堂家长,先后去上过山长、刘老师的部分课程,学习山长博文、复读《人生十二讲》、第一次认真把《道德经》读过三遍以上。在运动上,每天坚持晨跑5公里以上,多次半马、突破几次全马、还突破了人生第一个50公里长跑。消费方面不再被欲望绑架,很少购买生活基本必需品以外的其它商品,并成为一个热爱自然的素食主义者,重新梳理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段时光让我养成了阅读、运动、俭朴的规律性良好习惯,自我感觉自己这台“复印机”在不断提升品质。所以,带着执念,你每到一个学堂,我都带着虚妄之心期盼着你的蜕变之旅,结果让我一次一次地失望打脸,搞得心力憔悴,可谓恨铁不成钢。
如何逆转?
今年的五一前后,你经历了一个月的打工体验,7月份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个长假,对比打工的艰辛,你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学习。同时,在打工体验中你对金钱也更有概念了,知道了赚钱不易,学习的目标性、自律性方面也增强不少,状态越来越稳定,爸爸要恭喜你的进步。
记得今年6月份放假前,在行知三语部毕业典礼上赵雨老师的讲话,点醒了我,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消费你的能量,我就是一个用错误方法偷走孩子能量的愚蠢爸爸,在前后三个学堂,几年来执着地消耗着你的能量却浑然不知。有了这次深刻的觉察,我开始改变与你的交流和相处方式。这个暑假的放手计划,就是顺应与你平和相处的尝试,你去同学家里,与伙伴一起自我安排学习、生活计划,结果远比以前你在家里时,我的唠叨、监督、说教模式效果好得多。在假期里,你不仅SAT测试成绩首次突破1200分,还学会了视频剪辑,运用在线上打工,体会到了久违的喜悦和自律价值。
前不久,三语一班李姬韧老师引领我们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沟通,再一次彻底捶醒了我。老师引导我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陪聊父母,与孩子聊得开心,让孩子愿意与父母像对待朋友一样讲自己的开心事,正确的通话聊天方式,让双方都会感到愉悦开心,与孩子愉快聊天也是对合格父母的基本要求。对于你来说,今年已经发生明显的反转,爸爸不想带着助人之心,每次上来就谈学习成绩,继续给你压力,拿你跟别人对比。姬韧老师说这种急于求成的索要或助人沟通方式,并不一定适合青春期的孩子,你们已经长大懂事了,懂得跟随老师提升自己思维方式与总结、借鉴学习方法,你们有自己的主见和分辨能力。在班级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家长忽略现实,对孩子考入三语高中寄托了90%的希望(也就是都认为自己孩子属于10%的精英候选)。
李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心性,用方法比努力更重要的逻辑思维,让我们这群脱离现实的疯子父母再次认清现实。立足于当下,为孩子建立更长远的目标,不用一时应试欺骗自己,继续折磨孩子,人生不止三语高中,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出来的,不是妄想出来的。
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做最好的自己,火焰终将会从灰烬中被唤醒,光明将从阴影中跃出。正如马克吐温所言:永远做正确的事,它将造福一半的人类,并令另一半人类感到震惊。
我所能助力你的事情,就是提供正常的生活必需,全然信任老师。同时,再次清晰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更加坚定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专注自己在运动、英语学习、工作事业方面的成长,用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突破、提升,以身作则,成为10%的社会精英父母。
以下三点,是爸爸在学习新教育的路上结合实际工作体悟的几点肺腑之言,与你共勉。
一、优秀的人不是因为他有好习惯,而是因为他有好习惯才变得优秀。“微小的习惯有巨大的力量,养成有益的习惯,能带来一生的改变。”
1、规划习惯。记得南怀瑾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前途远大的人,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只看现实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一种人,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永远。”这种人跟你们备考三语高中的孩子们一样,都是目标清晰的人。人生如棋,天地为盘。好的生活,都是规划出来的,所以,你们的目标和计划要习惯清晰:一是短期要努力的目标?二是中期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短期内每周、每个月突破的目标、掌握什么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中期的话,什么时间参加官考、准备考多少分?打算最终考入三语高中的成绩多少?在学习成绩可以量化的同时,运动能力、思维认知能力、领导与组织力、演讲能力等提升到什么程度?计划是行动的导航线,路线清晰明确,人才不会迷路。
2、复盘习惯。如果你还没有把反思当成习惯,也许说明你的开挂之路还没有正式开始。“我这周目标达成没有?哪些方法是高效的?还能如何改进?”不懂反省的人,即使取得一定成绩也是偶然,只会从这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定期对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进行总结,才有成长的空间。有复盘思维的人,人生少迷茫,进步的脚步更笃定。
3、阅读习惯。读书是一个人实现蜕变最好的方式。一个人当才华撑不起野心,能力拗不过现实时,先好好读书。山长曾经把小明慧关在家里半年时间,实现阅读反转,就是最好的示例。所谓开卷有益,只要你静下心来阅读书籍,一定能带来认知的提升和成长的收获。读经典名著,看经典电影,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和思维,让你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读历史传记,可以帮助你了解人性,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却不曾改变过一丝一毫;读哲学书籍,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走不出的困局,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学习、思考都有答案。你积攒下来的学识、体悟到的收获,最后都会融进你的骨血,演变成你的气质、谈吐和态度,在将来的某一天发挥作用。
4、延迟满足习惯。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成为经营者,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控制无需的奢望与及时行乐的欲望,选择先苦后甜。现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选择先甜后苦,“甜”不会变浓,“苦”却会翻倍。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大多是因为只顾眼前享受,而没有延迟满足感。真正厉害的人,愿意蛰伏更长时间,以换取更为丰盛的幸福。
5、运动习惯。长期缺乏运动,会使人的组织器官机能下降30%,各类疾病也随之而来。一个人的事业、家庭、幸福都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新教育是身心健康的人学教育,运动不仅可以让你收获一个良好的心性,情绪更加稳定,智商、情商获得显著提升,而且给你们带来一具健康的体魄,一张阳光的脸庞,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6、碎片时间利用习惯。柳比歇夫(76岁去世)是前苏联知名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此外,探讨地蚤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等,一生发表70多部学术著作(平均每年一部),他是游泳爱好者、音乐发烧友、喜欢读书、旅行,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四门语言,每年看65部电影,每天睡觉10小时,白天每个5分钟、10分钟都没有浪费,并且做什么都有清晰的记录,对这位时间管理大师来说时间永远是够的。
比如,柳比歇夫的碎片时间管理,上下班乘坐地铁、或等待的间隙,都是拿出小本子学习了另外二门语言。洗漱时间,听一篇优质文章的音频;通勤时间,看有深度的视频......层次越高的人,往往越会享受时间的红利,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时光不负努力,年少不负梦想。试想一下,如果你们在学校能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是不是就比别人拥有了更多的成长时间。善于最大程度利用碎片时间的人,才是最高级的自律者。
有研究表明:人每天的活动中,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做的决定。真正影响人生的往往不一定都是大选择,而更多是小习惯。一个人种下去的是习惯,收获的是行为。持续的行为改变是命运。
二、把自己的能量场打扫干净,提升能量价值,与孩子实现高能量的共振。
2023年6月份,赵雨老师在行知三语部毕业典礼大会上说,有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变成了一种胁迫、要求、纠缠,不仅不能助力孩子,还在不断的纠缠和消费孩子的能量,偷走孩子的能量。家长们想过没有,你的孩子内心对此是多么痛苦、多么的抗拒,你正在用你以为最关心的笨方式,伤害着我们自己最爱的孩子,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向孩子们臣服,却用反复的唠叨、说教,要求孩子们向你们的道理臣服。15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世界,李开复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说:“想象有二个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之间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人生的意义”。家长却认为自己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赵老师的话,就像揭秘一样,让参会的家长们为之一震,内心就像被电击,原来我们父母在用一种“假关心的方式”伤害自己、伤害着孩子。
勒内.笛卡尔说:“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彻底对自己的全部见解和固化思维,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洗一个澡。”
让我们彼此放下,对固有思维做一次清扫,允许事与愿违,以平和的心态与彼此相处,专心成长自己,守住一份静等花开的安然。
三、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失灵怎么办?
要培养精英的孩子,首先要成为精英的父母,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每一个进入新教育孩子的引路人,新教育对家长的学习、考核,是孩子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英父母培养精英孩子是大概率事实,但万物没有绝对,也存在复印件失灵的情况,如果家长不努力成长自己,却幻想着复印件超越自己成为精英上层,这是不努力妄想症。就像古代田园诗第一人,作为一代宗师陶渊明,学富五车,也不能保证100%复印件成功,史上记载,陶渊明五个儿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都从小不喜欢读书,相比于陶渊明,这五个儿子不是很聪慧,到了16岁五个儿子还是慵懒、贪玩,一事无成。陶渊明没有办法,只能用“忧道不忧贫”安抚自己,放下助人之心,尊重他人命运。最终,一代尊师没有被孩子教育绑架困扰,依然成为文坛的巨匠。《道德经》里的“生而弗有”,也就是教我们遇到复印件失灵时,选择无为胜有为,至少不影响成就精英父母。
今天,我们暂时交流分享到这里。爸爸相信你能为自己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你有能力创造全新的自己。
永远爱你的爸爸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