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一幼关于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秋冬季是流感、水痘、手足口病、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高发季,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流感
主要症状:以急起高热、全身酸痛、显著乏力等症状为主,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普通感冒症状则相对较轻。
预防措施:
1.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保证儿童体内所需营养补充充分,尽量少让孩子吃零食,并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2.保证孩子的睡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天需要睡眠时间不同,尽量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晚睡。
3.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家长要通过言行来养成孩子勤洗手、爱干净的习惯。
4.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其中一个得了流感,尽量将他们分床分房睡,饮食也尽量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5.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人多的地方细菌多,儿童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被感染。
6.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水痘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麻疹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 2~3 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是早期诊断麻诊的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 3~5天。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肺结核
主要症状: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发热,病人多表现为低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多发生在半夜及清晨,病人不知不觉醒来,内衣已浸湿,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以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开始为轻微或短促的干咳,可伴有少量粘液痰,常不引起病人的注意,常误认为感冒,气管炎随着病情的进展,痰量渐增多,多为黄白色或黄灰色粘痰,咯血及血痰,胸闷、胸痛,气急。
预防措施:
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避免传染: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4.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总体原则
1.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外温差。
4.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8.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
9.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10.避免接触猫狗、禽鸟、牲畜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牲畜粪便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11.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虽然秋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临港一幼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