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台北明珠学校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小课堂,来喽

长春市台北明珠学校王丹阳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28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小部分是寄生虫。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有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共41种。


传染病的种类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7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其他传染病:水痘、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

秋季高发传染病简介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什么是甲流

甲流由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家族,又称ABCD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最常见,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

流感病毒表面突起的两种糖蛋白,一种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即“H”;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即“N”,H和N后面的数字用来表示这种蛋白的不同亚型。

甲型H1N1和甲型H3N2两种亚型是最常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流行亚型。

如何预防新冠以及甲流、流感等疾病?

1.通风。注意保持教室、食堂、卧室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避免受凉感冒。

2.地面消毒。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通常采用清水湿式拖拭清洁,1-2次/日;地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清洁。当地面或墙面受到排泄物、呕吐物或分泌物污染时,清除污染物后,及时采用含氯消毒剂拖拭、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或擦拭干净。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缺乏细胞壁,直径为2~5微米,是原核致病微生物,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头抱菌素类)固有耐药。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起病可急可缓,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表现。

由于肺炎支原体引起气道损伤,因此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呈阵发性刺激性剧烈甚至是痉挛性干咳,逐渐伴有白色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婴幼儿常伴有喘息、气促。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伴有发热,以中高度发热多见,多为38~39℃之间,也可低热或无热;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

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啰音出现相对较晚,而胸部影像学可出现斑片影及大片影,即症状重体征轻,往往在临床容易漏诊。

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剧烈咳嗽、高热不退    ,应尽早带其就医。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防护自己。患者尽量应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3.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不带病上课,身体不适时应立即上报老师和家长。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6.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7.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佩戴口罩。

8.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百日咳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它是卵圆形短小杆菌,因此也称之为百日咳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只在人体寄生,因此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病初很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有点低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

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6周。


临床表现: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长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卡他期(前驱期):从起病到痉咳出现需7-10天。疾病开始时类似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4天后其他症状好转但咳嗽加重。这个时期疾病的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短促的咳嗽后伴一次深长的吸气,发出鸡鸣样吼声,接着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天可达十余次或数十次,白天症状较轻,夜晚加重。这个时期短则1-2周,长则可达2个月。

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直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这个时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则可绵延数月。


温馨提示

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频发,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情况请及时就医,报告班主任和学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传染

阅读 28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