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沙包,时而向上抛,时而向下抛,时而向前抛,时而向后抛,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抛,一边说着。
尊尊:“我的沙包这样落下来(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开汽车的动作)。’莹莹:“我的沙包跟他落下来的不一样。”
辰辰:“我的沙包飞得更高,也是这样落下来的。”邦邦:“我的沙包掉下来,还滚了这么远才停下来。由于每个人抛的方式不一样,沙包掉下来的结果也不一样。孩子们好奇地再次向上抛起了沙包,有说有笑地议论起沙包落下来的样子。
活动期望
兴趣是活动最好的切入口,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点,把握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看到幼儿对沙包落下来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教师决定投放一些不同的材料,期待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观察、比较、感知物体下落的轨迹;并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记录、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过程
活动1:沙包掉落时的现象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看见投掷区新投放的各种材料后都兴奋极了,尊尊、邦邦、辰辰和几个小朋友纷纷选择了一种玩具,并将其抛向空中,观察其落下来的样子。 当发现孩子们对“抛、投”物体落下的轨迹感兴趣时,教师及时提供和调整户外抛投区的操作材料(质量不同的材料、相应的记录表),让孩子们能自主选择材料、自发交流体验结果,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落下的路线不一样:重的物品会直线快速落下;轻的物品会缓慢飘落。从孩子们的操作和对话中可以发现,他们不仅能用肢体动作、语言描述物品落下的路线,还能用线条的方式表征出来,并且能根不同的现象用不同的线条表征(用直线表示物体直直地落下;用连续的波浪线表示物体在滚动;用锯齿纹表示物体在跳动;用断断续续的波浪线表示物体在飘动等)。
活动2:我抛的方法不一样
老师:“为什么你们都抛了沙包和羽毛,怎么记录的路线不一样呢?”辉辉:“我刚刚在抛的时候,我是向 同一物体不同方向的路线 。同一物体不同向的路线向上面扔,它(羽毛)一直旋转下来,像龙卷风一样。”
邦邦:“我拿羽毛的时候,我是放在手上, 在手里直接让它掉下来的,所以画得有点儿直。”
霖霖:“我丢沙包的时候,我是用力向前丢的,所以我画的比充充的远很多。”
充充:“是啊,他(霖霖)是向前面扔的,我的沙包向后扔,像坐滑滑梯一
样,'咻’地滑下去了。比他的短一点。”
教师从孩子们的记录中发现同一个材料,记录的方式不同,于是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材料记录的路线不一样?”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关于“物体落下路线”与“抛物方式”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一步步澄清:向前、向后抛会有抛物弧度,因此抛物线的形式记录;向上抛是直线,所以用箭头代表了物体运动的方向;向前抛比向后抛更远,因为“向前抛好用力”;网球、海洋球掉到地上还会弹起来滚几下而沙包不会,羽毛因为太轻,所以总会在空中飘落下来……记录的线条生动地还原了抛物的现象,再结合他们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已经获得了新的经验。
活动3:白纸落下来的秘密
充充和辉辉的一次小“较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成了小组的共同探究问题:同一张白纸,怎么探索出不同的落下路线?前期“抛”和“扔”的经验是孩子们共同的新经验,莹莹将这种经验迁移到探索纸的落下方式中,企图用不同的抛、扔力度探出不同的下落路线;乐乐和舒宇发现纸张横、竖摆放落下的路线也不一样;小字还想到了把纸撕碎来减少受力面的办法;充充、辰辰和小白则不约而同地尝试改变纸的状来改变纸落下的路线(辰辰、小白把纸对折,充充把纸揉团)……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从充充的操作中可以看出他正机智地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探究中:折纸飞机、揉成纸团。无疑,改变纸的形状能导致纸落下来的路线发生改变。用同样的材料(纸张)来做比较,既给探究增添了对比的趣味,也增加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教师根据观察,继续提出了具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孩子们兴趣的问题,活动又向前进了一步。
活动4:气球充气之后
接下来,老师提供了一些相同材质、大小不一的气球,请孩子们吹成大小不一的气球,再次进行实验。
充充跑到小组中间,说道:“我猜没有气的篮球肯定是直直地掉下来的。”说完,他一松手,瘪了气的篮球果然直直地掉在地上,还发出了一声闷响。
气球是幼儿园平时常见的材料,但多数是装饰材料或科学区的探索材料。在户外,孩子们并没有太多机会这么“自由地”玩气球。尊尊、焓焓把气球充满气再直接松开手,气球便飞了出去,他们初步感知了气和气球之间的关系;玮玮、邦邦只关注了气球落下的路线;充充则注重研究“充气多少”和“飞得多高”之间的关系;辉辉为了让气球更快落下,还给气球加了水,增加了质量,果然落下的速度更快了。到后来,“有气”和“没气”变成了孩子们共同关注的点。充充此时发现了充满气的篮球和瘪气的篮球,由气球的探索经验,他开始猜测篮球的落下路线和充气有关。果然,通过他们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一番探索,他们关于气球和篮球的落下轨迹与“球内气体多少”之间的认知更加明确了。
活动总结
“行走的线条”是一次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现象(掉落轨迹)的感知与探索。活动内容主要来自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活动中,幼儿探索了关于物体的掉落轨迹的四个方面:轻重不一的物品(沙包、羽毛等)、抛物方式不一(向前、向后、向上、用力或不用力)、改变形状(纸张揉成团或撕碎)、改变气体的量(气球和篮球气体多少)的探索。通过操作、观察、对比,幼儿获得了大量关于物体落下轨迹的感性经验和艺术表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