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程故里游学
2023年10月29日,元朴传统文化班赴两程故里研学,两程故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镇程村,河南明清时期的的唯一建筑遗存,是二程理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带着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儒家学说到宋明理学发展什么状态;二是历朝历代朝廷政府对二程褒奖;三是两程故里建筑。怀着诚敬的心,有缘遇到两程故里档案收集吴先生,聆听吴先生细致讲解,同学们开始追寻理学文化渊源。
两程祠为三进院落,分别为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两侧东西庑房。两程祠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以中轴为线,结构严谨对称,祠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
“道接子舆、学贯濂溪”坊。
位于原二程祠正门外两侧。东为“道接子舆坊(杨时书),西为“学贯濂溪坊(游酢书)”,各一间,庑殿顶。原坊被毁,只留匾额今镶嵌大门两侧墙上。“子舆”,孟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道接子舆”:赞扬二程接续了孟子的道统。“濂溪”,周敦颐(茂叔)的别号,理学开山鼻祖,二程的启蒙老师。“学贯濂溪”,意为二程同周敦颐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棂星门是“两程祠”的正大门,斗拱牌坊形建筑,原为五间,三门。二程门人朱光庭题“棂星门”(竖匾明弘治十三年)。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用于孔庙,意思是像尊天一样尊敬孔子。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儒学门下。两程祠置棂星门表示要像尊孔一样尊敬二程。
诚敬门,悬山挑角重檐,门前楹联:
主敬功夫端易简,参天事业自诚明
仁义立治行之本,诚敬开入圣之门。
道学堂是祭祀两程的正殿,五间,庑殿顶,挑角重檐,九脊六兽。明弘治十三年(1500)建,后毁,现建筑为1991年在原址复建。道学,从宋代起,人们把二程创立的弘扬儒家学说的理学称为“道学”。儒家的道统谱系是从尧舜禹周公孔孟到二程。道学堂内供奉二程像。
门联:
春风和气纯乎纯矣
烈日秋霜正者正也
“春风和气”是说程颢性格温和,有如沐春风之感。“纯乎纯矣”,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程颢被谥为“纯”。他之所以被谥为“纯”,是因为他思想纯粹。
“烈日秋霜”,形容程颐性格刚毅、冷峻,像烈日秋霜一样无情。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程颐被谥为“正”。他之所以被谥为“正”,是因为他正直、刚正。程颢温润如碧玉,程颐纯粹如精金。
入门便看到两程的塑像和牌位,上挂宋理宗敕封的“理学亢宗”匾额及康熙钦赐的“学达性天”匾额,光绪皇帝赐匾“希踪颜孟”、慈禧太后赐匾“伊洛渊源”悬挂于道学堂。
对联:
此道无传久矣溯秦汉唐以前仰承邹峄
斯文不在兹乎自周邵张而外佑启紫阳
对联为道光四年嵩县知事刘礼淞撰写。上联意思是,孔孟道统无传很久了,二程继承秦汉唐以前的孔孟儒学。邹峄是两座山,代表孔孟。下联意思是,文明不是在此地吗?暗喻二程在此,同周敦颐、邵雍、张载创立理学,启发朱熹,紫阳是朱熹的号。
宋、元、明、清时期,程颢、程颐备受朝廷推崇,先后有7位皇帝下发11封诏书和2篇御祭文。对二程进行褒赠和加封。这7位皇帝为: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元文宗图帖睦尔、宋神宗赵顼、宋高宗赵构、明代宗朱祁钰、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两侧东西庑房,尖顶八角挑檐。东庑房匾额“和风甘雨”,颂赞程颢接人待物如阳春之温、时雨之润的品格,内墙布展程颢知名的6个弟子;西庑房匾额“烈日秋霜”,颂赞程颐天资劲正、法度森严,像烈日秋霜一样无情,内墙布展程颐知名的6个弟子。二程门下的四大弟子游酢、吕大临、杨时和谢良佐。
大公墙匾额“廓然大公”由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儒学家陈来先生题写。
一心可以丧邦
一心可以兴邦
只在公私之间尔!
西院人称博士院,明清共敕封二程后裔五经博士16名。西院留存的房屋亦称“博士第”,现存四栋房屋重修于清同治年间。第一栋:程颐故居;第二栋:二程讲学;第三栋:视民如伤;第四栋:理学祖庭。
家风馆,习主席:“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程颐:“天下之治,正家为先;治家之道,正身为本。”
南北朝是家训文化盛行之始。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20篇,其训诫不再是以家庭某个成员为对象,而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4个部分,被后人称为家训之祖。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袁宏(约328-约376),字彦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袁宏提出“有家风化导然也”,认为家风的作用是“化导”,即教育、引导。
附:两程故事
一、程门立雪
宋哲宗元祐七年 (1093) 冬,游酢和杨时从洛阳到伊皋书院来向程颐拜师。杨时是福建将乐人,游酢是福建建阳人。杨时同游酢来到伊皋书院时,已是下午,天降大雪。二位推开程子馆门,见程颐正瞑目而坐。为了不打搅先生,二人便侍立在一旁。程颐静坐结束,发现杨时同游酢仍然站在旁边恭敬地等候,而此时天色已晚,便说:“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二人出门时外面的雪已深一尺。
二、如坐春风
元丰六年(1083),程颢监汝州酒税(负责监督酒税征收)。地点在今宝丰县西20里的商酒务镇。程颢的弟子朱光庭跟从学习了一个月,别人问他对程先生的印象,他说:“我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
三、杨时传道
杨时 (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福建将乐县人。程门四先生之一。被奉为“道南第一”。元丰四年,已经考中进士的杨时任徐州司法,上任途中在颍昌(今许昌)投程颢门下学习一年。南归时,程颢目送他远去,说:“吾道南矣!”程颢去世后,杨时又投于程颐门下。杨时后回到南方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理学,将理学传之罗从彦,罗从彦传之李侗,李侗传之朱熹。杨时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十反愈恭
马伸,字时中,山东东平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崇宁初,学禁方兴,程颐被河南府尽逐学徒。马伸在洛阳担任司法,欲向程颐拜师,因张绎求见,“十反愈恭”,见了程颐十次,都被拒绝,但他反而对程颐更加恭敬。马伸欲休官而来,程颐说我主要是怕连累你,不必要辞官。马伸说:“使伸得闻道,死何憾,况未必死乎?"颐叹其有志,才给他讲授《中庸》。从此后马伸只要一有时间,便不避风雨必到程颐处求学。
五、罗从彦求学
罗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剑州(今福建南平)。当时杨时在家乡讲学,罗从彦跟从杨时学习《周易》,杨时说:“洛阳的程颐先生对《周易》讲得最好”。罗从彦就卖了田地一路走到洛阳,拜见程颐,程颐反复向他讲解《周易》。后罗从彦返回南方,传播洛学,他的弟子是李侗,后来朱熹跟从李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