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静于心——新城综合组阅读分享会

创建于2023-11-02
阅读 18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

垂青每一位敲门者,

阅读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成长的必经之路,

浸润书香,师者先行。

从“悦读”到“悦享”,

阅读一直都是新城教师的习惯。

         新城学校综合组全体成员本月开展了《阅读者,静于心》读书活动,七位老师和大家畅谈书中奥秘,抒发心灵感言。

邓杰平——学校信息技术教师。

       因缘际会,他被选为游学团成员,亲历见证了《愿你吃好》创作的整个过程。

       他从书的缘起、创作团队、主要内容及推荐理由四个方面娓娓道来。他认为阅读该书可以增长科普知识,优化饮食生活方式,助力健康生活。该书与同类书籍相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信得过”。袁隆平、官春云、邹学校、印遇龙、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编,科研成果授权使用。

       二是“用得上” 。该书从种植、养殖的“田园”源头,全景呈现与“舌尖”有关的粮、油、蔬菜、肉、奶、鱼、禽、果、茶、食膳等十个方面的饮食科学。

        三是“读得懂”。该书图文并茂,书视相彰,表达“庄谐相趣”。全书以故事为引子,以场景和人物对话形式呈现。而且该书信息化程度高,扫码秒变电子书,查看 “自测试卷”答案。然后,自觉加入到“愿你吃好”游学团,走进科普基地,进行沉浸式观摩学习。

艾佳妮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活着》

      小说《活着》中关于死亡的描述,均围绕着福贵进行。福贵这一生见证了太多的死亡,生命似乎老在捉弄着福贵,这使福贵慢慢看淡了生与死。虽然生活对他百般摧残,但他依然坚强的活着。

        我们活着不仅仅是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活着亦是一种勇气。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无法预测突如其来的坎坷,但我们依旧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活着。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愿我们都健康的活着,用力地活着,开心地活着,并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朱百花老师分享的是《心理抚养》

     朱老师说她很喜欢奶奶李玫瑾写的《心理抚养》,这次已是第三次读它,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第四章和第五章,观念的心理抚养是为注入心象,观念是生活情景,存在内心,决定人瞬间的反应,而不是推理形成,“观到的同时形成的念,看到的同时形成的想法。”观念不是理性的连续推理,而是瞬间的反应,看似没有理由,但一定与他过去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有关。

        这本书读三遍后,收获很多,反思也很多。也有些许担心,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过我也能坦然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不完美,且行且珍惜,珍惜娃的童年,珍惜娃的依恋时期,愿自己在育娃,育自己的娃,学生娃的过程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童玲兵老师分享的是《大概念教学》

       书中刘徽教授提到“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是具有‘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的角度看自己今天需要理解什么,需要考虑今天学的东西怎样迁移到未来世界中去,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一些“死知识”或者以后的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 大概念是素养养成的基础,它有三种表现形式:概念、观念和论题。其中概念又分为高位的概念和关键的概念。高位的概念概括性较高,可以覆盖许多概念和现象;关键的概念是指对于理解来说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概念,例如小说中“悬念”的概念。理解了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本。

        既然大概念这么重要,该如何寻找呢?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标准、教材分析、专家思维、概念派生等等路径去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从中寻找一些高位的概念,帮助我们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另外要熟读教材、分析教材,将所要基教授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到恰当联系和提取。 大概念教学意义重大,是教学上的创新。但是想要真正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李敏丽老师分享的是《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

       她说,读书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在假期,读了《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一书,书中介绍了一堂堂引人入胜的课堂、一个个魅力非凡的教师,一所所承载理想学校……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教传与突围的全景图,在这些动人的故事背后,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不懈追问和践行。

  作业一直备受关注,却又饱受质疑。作业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名片”,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实施效果等都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刘超男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本书是王月芬博士依托上海教研,基于“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形成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是当下热点“双减”作业下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改革、作业、评价等。该书聚焦新课程理念——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匹配的单元作业,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问题:一是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二是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三是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四是为何要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五是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六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刘老师带我们重点分析了当前作业存在的现状,让我们对自己学科的作业设计有了新的思考。

       最后她借书里的话与大家一起共勉——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想“作业”会是个很有效的着力点;如果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想“作业”也是个很好的落脚点;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我想“作业”又是至关重要的点。特别是“双减”政策下,我们更需要高质量的作业设计。

唐照老师分享的是《做最好的老师》:

       她认为,所谓最好的老师,就是用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昨天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这样自己跟自己比,坚持不懈,便可以向最好的境界靠近。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阅己,越己,越已”,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成长目标和方向,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专业型教师,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书乃物中精华,善求者必博。

只有博观约取,才会“腹有诗书”。

综合组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

赋能更好的自己。

阅读 18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