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击和超能力生产风险
风险提示
进入四季度,企业赶进度、抢工期、加班加点、促销等活动增多,以及正值“双十一”物流仓库备货激增等因素影响,导致满负荷、超强度、超能力、超范围生产,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防范对策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企业要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严禁超能力、超负荷、超范围组织生产,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2.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的七项职责。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从业人员,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岗位操作规程。
3.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严禁出现《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列举的情形。突出金属冶炼、煤气、铝加工、粉尘涉爆等重点领域和有限空间、电气焊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登高、危化品使用存储、劳务队伍、技改和外包项目等易发生事故的环节与部位,认真排查隐患和管控作业行为,有力防范安全事故。
二、火灾风险
风险提示
秋冬季气候干燥和天气转冷,企业用电用火用气增加,火灾风险增高。
防范对策
1.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企业要逐层逐级明确防火责任制,把防火责任细化到岗、责任到人。严格监督检查,严防走过场、走形式。
2.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对从业人员强化秋冬季防火安全教育,确保其熟悉消防安全知识、岗位防火要点和熟练使用灭火器材,熟悉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和报警逃生知识。
3.加强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做好生产生活区域火灾隐患排查,严管电气焊动火,严格落实动火审批制度,严格控制电气设备线路过载和短路。
三、非正常作业风险
风险提示
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检维修、人员非正常流动、设备停停开开、原料非正常供应等现象增多,一旦处置不当或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防范对策
1.切实加强非正常作业安全管理。企业全面或局部停产检维修时,要制定检维修方案和落实作业审批制度,认真做好安全交底,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监护。强化从业人员警示教育,明确管理责任,合理制定作业计划,强化现场管控和“三违”查处。
2.全面排查和管控风险。对于企业原料保供、第三方外包作业、复工复产、设备检维修、技改项目、特殊作业、恶劣天气高处作业等重点环节和领域,要认真研判风险,制定方案,落实管控措施。
3.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对于作业中涉及不同施工队伍、前后工序环节的,企业要明确专人协调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查处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四、设备设施风险
风险提示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设备设施和金属构件易发生扭曲、破裂和锈蚀,导致危险物质泄漏、爆炸等事故。
防范对策
1.坚持“专人专管、定时检修、良好运转、保证安全”的原则,加强设备设施隐患排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检维修管理,发现隐患后及时整改,切实保障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2.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对物料设备、管道和湿式除尘设备等,要采取保温或伴热方式,避免设备设施因温度过低导致液体结冰等现象,影响生产安全。
3.加强对液氨、液氯等液态危险化学品储存、输送和使用环节的巡检维护,避免因设备冻裂等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4.定期对备用供水供气系统、应急供水系统进行巡检,避免因冷却水结冰或冷却强度达不到要求,发生炉窑烧穿造成高温熔融金属泄漏等。
五、泄露、中毒窒息等事故风险
风险提示
随着气温降低,企业容易发生因管道爆裂、检维修不当或部分生产经营场所为保温需要导致通风不畅,引发危险物质泄漏、中毒窒息等事故。
防范对策
1.强化各类管道保护和重点设施设备检维修管理,严格落实巡检维护、特殊作业审批、第三方作业现场管控等措施。
2.严防有毒有害气体泄漏。认真落实重点场所监测报警装置配备。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若超过限值,要及时采取有效管控和消除措施。
3.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督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自觉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止意外发生。
4.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强化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控和第三方作业管理,严防发生中毒窒息或施救不当引发事故。
六、静电危害风险
风险提示
进入秋冬季,天干物燥,企业设备设施容易产生静电,引发火灾、闪爆、爆炸等事故。
防范对策
1.加强静电风险研判和管控。针对企业易产生静电、易因静电消除或管控不力引发事故的设备设施和重点场所,认真研判静电风险和排查隐患,落实技防、物防和人防措施。
2.针对性采取静电消除措施。通过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措施,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七、因应急工作不力导致事故扩大的风险
风险提示
针对秋冬季特点和企业实际,如果没有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强化从业人员应急教育及演练,一旦发生险情,极易发生因施救不当导致事故伤亡后果扩大的风险。
防范对策
1.强化应急准备。针对季节特点和风险防范,企业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性与实用性强的秋冬季易发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教育,配齐和保障特别是现场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2.开展应急演练。立足企业实际,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秋冬季易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有力提升车间班组和一线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3.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重点岗位人员在岗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值班纪律和要求,确保突发事件有效处置和及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