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中南第一附属中学初二年级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染问渠意阑珊 
少年晨读正当时

阅读1571

文以化人,文以铸人,

吟之诵之,品之悟之。

在经典名篇间享文化之美,

于初曦吟诵中促中南日新。

00:19

     “声之至清者,读书声为最。” 深秋的晨曦刚刚穿透黎明,中南学子们的朗朗书声已经回响在问渠长廊,唤醒着沉睡的深秋校园。 

       

  一日之际在于晨。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培养中南学子良好的晨读习惯,10月31日,以“问渠晨读”为主题的活动在问渠长廊如期开展。本次活动由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和中南大学语文文学推广基地主办,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南大学普教中心承办。

  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2301的全体学生作为中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普教中心陈梦瑶老师、学校副校长蒋娟老师、办公室薛彦涛老师、年级组长关霞老师、班主任李亚茹老师、语文刘聪老师陪同孩子们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问渠课堂的主讲人是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习婷副教授,她为我们带来了以“用朗读把诗文叫醒”为题的课堂盛宴。

晨读重要君须记

  习教授首先强调了晨读的重要性。她告诉孩子们,如果不晨读,看似只是浪费了早上的一点点时间。但事实上,它意味着一种读书方式正在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消失。她引用闻一多先生“诗歌有三美”的观点,强调诗歌之所以能够激起人的感情,完全在于节奏,而节奏是需要从声音当中去体会的。

       孩子们用心聆听,频频点头,真正领会到了诵读的重要性。

名人轶事添妙趣

  为了向孩子们强调“读”的重要性,习婷教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苏轼通过诵读评价他人作品和王冕读试卷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诵读往往会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增光添彩,更能为我们的赢得意外的机遇。

榜样引领明方向

  接着,习婷教授带领同学们找寻榜样的力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的大学者朱熹非常推崇放声读书的方法。湘军首领曾国藩规定自己每天六点到十点的这一段时间放声朗读经史古文,并把自己的读书声称之为金石之声。闻一多先生也主张把文章人话,或者是把文章生命化。

       榜样们的行动和思想让同学们获益匪浅,大家懂得了:声和气就意味着文章的生命力,所以,只有当我们把文章大声地诵读出来时,才赋予它生命和活力。这进一步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也更坚定了同学们坚持晨读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每天的晨读时光,放声诵读。

诵读示范韵悠长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诵读水平,习婷教授和助教老师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向同学们讲解示范诵读的诀窍。他们首先展示了什么是平平无奇的诵读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同学们展示怎样正确处理声和气的关系,怎样诵读长短句、平声字、仄声字,怎样安排节奏和律动……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兴趣盎然,大家开始慢慢思考摸索诵读的诀窍。紧接着,助教老师带领大家激情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青春昂扬的诵读声在问渠长廊久久回荡。

00:31

  本次活动,2301班的孩子们精神抖擞,面貌昂扬!他们表示,一定会用金石般的读书声把古诗文叫醒,把自己的圣贤之心叫醒;他们坚信,一定能用实际行动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力学如力耕,勤堕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迎着朝阳,踏着晨露,

中南少年,书声朗朗,

不负青春,不负使命。

阅读 15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