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堂引领思考   博馆参观激发成长

—2023成渝双城经济圈初中语文名师培训系列报道(三)

创建于2023-11-01
阅读 29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光清浅,光阴似箭。撷一缕光阴,抚过心间,学习的芳华沉香流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初中语文名师培训”已进入第三天。学员们走进成都三中,再赴特色鲜明的品质课堂,去找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员们走进川大博物馆,去探求如何挖掘五育学习资源。

进入成都三中校园,学校通道右边展台上是琳琅满目的社团课成果。教学楼前有各种手抄报成果展示,左边有学生山水风景写意画、实物画等书画作品展示。学员们充分感受到成都三中这所百年老校办学特色鲜明、成果显著。

弘扬传统文化  赋能教学特色发展

成都三中李云川老师执教语文、书法融合课《书法与诗歌相映》。融合课上,李老师用笔墨纸砚来诠释诗的意境韵味,让学员们认识到意蕴深远的古诗辅以个性化的书法表现形式,对提升语文课堂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家所书诗作,学习运用笔画的长短、宽窄、疏密、轻重去表情达意。练习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进行个性化创造。很多学员也就着近前的便利,摩拳擦掌一展才情。最后李老师亲自执笔示范,于起笔、运笔、收笔间挥洒自如,彰显书法大家的风采。

成都三中赵阳双燕老师执教《杞人忧天》。展示课立足于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以读故事,思故事,谈故事三个环节串联整个课堂,在深度品析文字、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延展到列子怎么看这场争论,学生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最后通过播放视频,成功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改变的欲望。

成都三中李秦老师的《饮酒(其五)》的吟唱微课展示及学生现场表演惊艳亮相。古装、切合意境的山水画卷幻灯片入情入境;示范吟唱、全班吟唱、单独吟唱、现代音乐改编吟唱、自主谱曲吟唱,这些多样的形式扣人心弦,成功让古韵换新颜,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00:13

课后,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何娟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对成都三中老师的那份初心、热爱、坚守和敢于展现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气作了充分地肯定,并鼓励学员们积极思考如何带领学生有效读经典,以实际行动来彰显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推动文化传承。

挖掘文化资源   赋能育人方式优化

学员们来到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在专职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自然专题和基本陈列两个展厅。自然展厅以生命之树为主题,展示了生物的演化之路、动植物的百态千姿。讲解员从微生物讲到病毒,从苔藓讲到被子植物,并谈到山鹧鸪、朱鹮……学员们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生生不息,看到学者们的孜孜以求。在参观中,学员们真切地发现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与自然是竞争的关系;工业革命时期,人与自然激烈“角逐”;而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觉醒”,一个行业又一个行业的“接力”,使我们正越来越好的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本陈列展厅内容则更为丰富,学员们惊叹于川大近一百年在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积淀与成果。以戴谦和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收集整理各式资料,开展多种多样的田野考察,面向西南的山川和人文……发现并开掘了成都的民风民俗、川西沃土上的百工技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密码。


学员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讲解员互动、询问问题,对人类文明火与美有了新的认识,更对语文教育应该去挖掘当地五育学习资源,实现育人方式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学习,学员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涉及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价值进行创造性挖掘和创新型应用,使学生获得思想熏陶、文化智慧。

阅读 29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