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落叶,初秋成诗,金黄梧桐包裹的南京,向世人展现出独具魅力的浪漫;万物岁华,共赴秋实,满怀教育赤诚的两江八中人,赴一场有关高质量教育的约会。2023年11月1日,两江八中学习团深入南京市中华中学进行为期一天的听课、参观和交流活动。
(一)观摩大课间
中华中学学生每班以一纵队排列,全校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广播体操和有氧韵律操锻炼,学生出操快静齐,做操动作轻盈灵动。据姚主任介绍,学校为了有效监测学生运动量,特意引进了智慧阳光跑系统,通过操场上的摄像头捕捉学生运动轨迹,分年级对学生运动情况进行展示,从而更有针对性指导大课间运动的开展。
(二)观摩课堂
中华中学开设了8节课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课堂展示过程中,各科优秀教师在“双新”背景下围绕着“新课标、新课堂”的教学理念,以扎实的教学功底,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示范课。
语文组听课
今天语文组姜发艳、肖勤梅、付春蕾、韩世葱老师观摩学习了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15班的《琵琶行》,授课者刘老师课前播放歌曲《琵琶行》,同学们沉浸在音乐里,此举消除了同学们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她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描写音乐的手法,同时结合《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两篇文章,分析怎样写出音乐的变化。
第二课时主要聚焦理解内容:1.白居易为什么没有开篇提及偶遇琵琶女及听其演奏?2.怎么理解琵琶女的拖延?3.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中是如何体现这个“同”的?
刘老师依课文脉络,逐层推进,细致引导,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堂常态的、扎实的课。今天听的高中语文课,我们发现,高中语文课堂也与初中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品读语言,理解形象,在整体感知与联想想象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数学组听课
数学组何佳谦,罗力,张毅,陈大磊,张雪婷一起在中华中学高一20班姚发权老师的数学课,姚老师以讲义中的例题为引子,让同学们再深度巩固复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函数图象,难点则是复合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整节课听下来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触动良多!首先是,讲义的思维量极大,使得学生与课堂的粘度极大,几乎无人敢走神,必须每分钟跟进老师;第二,则是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高效利用,用几何画板直观给同学们展示图象的变化,同时也用了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象,还连接了平板展示他自己的推演过程,不同设备转换自如,应用巧妙;第三,我们惊叹于学生和姚老师的默契互动,以及学生的规范数学语言,同学们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使用语言非常专业,这必然是长期的专业数学课堂浸润的效果,同时也是师生和谐相处、互相信任的必然结果。今日听课后,我们两江八中数学组5人一路边走边谈感想,我们也真的感谢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让我们能走出去,去启发自己,去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英语组听课
在本节课中,教师对新课标和深度学习理念运用到位,首先设立了可操作,可检测,可观测的教学目标—了解并学习新闻稿的写作结构,再以主题立意为引领,语篇为依托带领学生深入研读语篇,挖掘文化价值。教师设计了合理适用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引导学生从读文本信息,到读懂文本隐含意义,最后到超越文本的思考,其认知层次从识记层次逐步过渡到理解,分析,应用层次,最后进入评价层次,提高了学生的批评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读前环节围绕主题中的lose weight关键词,用高中生肥胖率超重率调查报告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标题的解读也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题,预测文本大意。读中环节利用了分段连线、表格填空和任务型阅读等,完成文本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建构了结构化的知识。读后环节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小组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启发学生思考:内在美更加重要,每个人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践行了学科育人的目标。整节课师生,生生互动模式多样,学生经历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因此也促使学生能运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物理组听课
今天听完朱老师的物理课,受益良多,以我的一点浅显思考,有效教学中除了对知识的单纯讲授,更应着重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1、需进行情景式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2、需进行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政治组听课
赵焱老师观摩了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18班刘青老师的一趟试卷评讲课。
刘老师充分利用智学网平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课堂上针对性地评讲了4个错误率高的选择题,讲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再次思考错题,再由做对的同学介绍答题思路。
主观题的评讲,刘老师从材料分析、材料信息提取、知识点系统归纳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将一趟试卷评讲课延伸到了复习课,很好地帮助学生搭建了知识框架。
历史组听课
历史组杨开霞和杨雪在高一16班观摩了刘亚雄老师《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她以优雅的教态,精炼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引导,带领我们遨游在历史的殿堂。
在课堂上,她对于简单知识粗略讲,对于重点知识深入讲,通过板书的书写,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和落实基础知识;通过层层问题的探究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注重学生思维的自然生长。
生物组听课
生物教师刘铭在中华中学高二13班进行生物听课:围绕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这一知识点,以植物萌发过程中的弯钩现象为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对知识的处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地理组听课
今天观摩学习了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14)班李老师的地理课,本课是期中复习的第四课,主题以“大气环流”为主,主要是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巩固和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李老师巧妙运用地图的引导作用,将各个知识点相融合,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该只是教学,而是要教会学。
(三)观摩三大课程基地
1)生命 、生活 、生态课程基地
中华中学的“生命、生活、生态”的生物课程基地被江苏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优质生物课程基地。本课程基地已形成包括“一馆三园四室”场馆建设,其中的“生命科学馆”设有9个展厅和1个3D电影放映厅,展馆从生命的源头讲起,将“生物进化史”和“生物多样性”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展厅展出了各种珍贵化石和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同时还设置全息影像详细介绍各种生物。展厅在每周二12:30-13:40面向学生开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场馆中的“水生植物园”“阴生植物园”“四季花卉园”三园以及“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生物机能实验室”“环境与生命实验室”四室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
2)哲学课程基地
中华中学的哲学课程基地已被列为江苏省哲学课程基地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课程基地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哲学和心理学对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为我们把握前行方向、创造幸福人生提供科学思想的伟力。心理健康中心已打造出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区、艺术体验室、智能训练室等多功能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卓越发展架设了桥梁和纽带。
3)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
中华中学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已经成为江苏省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科学思维教育研究中心。此课程基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自觉地通过理解、质疑、查证、推理等探究活动考察观点以及论证的可靠性从而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思维,目前已形成智慧的传奇、认识的罅隙 、批判的利刃、逻辑的锋芒、方法的力量、理性的声音等6个板块,通过研发与实验管理、认知与前期测评、互动与深度思考、探究与实践创作等流程最大程度突破感官和大脑可能出现的误差,从而帮助人们冲破重重雾障与幻象,尽可能靠近客观真理。
(四)教学工作会交流
下午我们走进了中华中学雨花校区,雨花校区教育教学陈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随后就他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了交流。雨花校区是中华中学的新校区,秉持着中华中学百年教育的优秀教育理念。自2020年开始招生,短短3年时间教学成绩斐然,陈副校长就“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探索与实践”展开了交流。
首先陈副校长就他们学校的教学特色进行了分享,他们会根据学校每年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校主题年,比如: 2018年为“课堂教学年”,该年度通过学校改革课题,最终形成了中华中学“两主三度”(两主:学生、教学,三度:思维强度、学生参与度、效果达成度)的特色课堂评价体系,2019年为课程建设,主要打造了适应新高考的校本课程及校本练习;2020年为教学评价年,他是在新高考和新课程的背景下对2018教学年的补充; 2021年为命题研究年,该年度举行了相关的命题命题比赛,旨在提升老师的命题能力;2022年至今为网格教研年,在新高考新课标的背景下,将学习内容切割成若干小块,逐点突破,这一教学年旨在突破学校瓶颈,巩固过去优点,让学生在模拟高考填志愿等一系列活动下,从容地应对新高考。陈副校长提出,求真务实抓质量要注重从以课程建设树品牌特色、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以队伍建设提战斗士气、以创新建设驱发展动能四方面,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华中学的特色课程建设。他提出他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卓越的时代先锋,以及通过五育并举的国家课程以及特色的校本课程达到四力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坚韧的道德力、丰沛的生命力、圆融的思辨力以及蓬勃的创造力,充分利用学校课程实验基地开展校本课色课程,如建立以“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心海导航课程”等为主的“生命、生活、生态基地课程群”;以“批判性思维专门课程”、“批判性思维应用课程”、“批判性思维与学科融合课程”为主的“批判性思维基地课程群”。正是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华中学的思维教育全国领先,他们非常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自觉地通过理解、质疑、查证、推理等探究活动考察观点及论证的可靠性从而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思维。《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0)》指出: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成为高考考查的重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要点中思维方面或与思维相关的有6项:理性思维、批评质疑、用于探究、勤于反思、信息意识、问题解决。陈副校长着重介绍了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和批判性思维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课程。高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批判性思维课程,使用校本教材,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到专门课程在与学科融合中的作用。另外也会开设逻辑课,这是学校致力于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的自然延伸。经过学校的不断尝试,又推出了批判性思维的线上课程,让学生周末也可以进行线上学习,周六为课程学习,周日为有奖问答,奖励有证书,学校的文创产品等。线上课程对外开放,课程使用率大大提高,赢得了学校社会的一致好评,社会评价该课程带来了一种非常新颖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思维训练模式,拓展了思维方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我们一直提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我们要以在学习进阶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目标,教会学生问题与论证,让学生会质疑、重实证、讲逻辑、求实效,做一个真正会思考的人。其次,陈副校长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为主题对他们学校的制度管理体系做了简要介绍,其中包括常规管理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教学视导调研制度及过程性考核制度。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常用且科学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教务处对教学常规的管理以及年级组对每日常规的管理奠定严实的教风学风。通过考前重命题、考中重组织、考后重分析的考试评价制度确保命题考试的严格。通过教学视导调研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严控。通过过程性考核制度促进教学评价的严谨陈副校长指出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此要“以队伍建设提战斗士气”。首先要建设一个明德善研的教师团队,同时注重教师的师德师能。教师要不断提高其专业胜任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这支重要的队伍。以备课组为例,备课组要建设工作机制,确定备课组联系人制度,确立备课组奋斗目标,坚持备课活动制度化、提高教学内容的计划性等。加强校本教研,不断修炼教师内功。
后陈副校长提出要以创新建设驱动发展动能。中华中学也在优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成绩突飞猛进,可喜可贺。通过今天的交流分享,我们受益颇多,面对变化我们要主动适应,面对变化我们要科学创新,面对变化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推进积极思考的课堂,做有思想会思考的八中教师。
(五)参观雨花校区
最后在中华中学校办公室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校园,中华中学雨花校区建设属于南京五大名校外迁项目,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中部,总用地面积约12.15公顷,总建筑面积103326.73平方米。兴隆和雨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所学校,统一管理、统一评价,两校区之间距离非常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客观的近距离,决定了管理上零距离。理念上的零距离,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深度、广度。
整个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stream中心,造型独特,在steam这个词上发展而来,s指科学(Science),t指技术(Technology),r指阅读(Reading),e指工程(Engineering),a指艺术(Arts),m指数学(Mathematics),stream就是集上述各项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素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Art),阅读(Reading)素养,学科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
随后我们参观了学生宿舍,雨花校区的宿舍楼条件一流,四人一间,独立卫浴,干湿分离。令人震撼的不仅是住宿条件,还有宿管老师的真情关爱。在这样的住宿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学习。
今天的学习是令人深刻的。深刻于感恩,感恩能够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两江八中的老师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丰富了知识面,更加明确了专业化发展方向。深刻于感悟,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勤于思考,惑有所思,思而进取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深刻于感动,此次到中华中学学习观摩,最大的收获是情感上的一种触动,从校长到宿管老师,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话语行动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温暖是身为一名教师自豪感和幸福感最好的体现。老师将教育爱传递给学生,这份爱反过来又以一种能量激励着老师。用爱温暖人,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必将被本次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优秀的两江八中学子。
编辑:杨开霞、胡锦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