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
学而不研则枯。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种表达方式,
建构就是其中一种。
建构区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主要场所。在建构区内,幼儿动手动脑、发挥想象,通过对不同建构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搭建,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评估指南》精神,提升幼儿建构经验上升,促进教师对建构区的组织推进能力,我园中班语言组于开展了建构区支持性策略的教研活动。
重点研讨内容
1.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搭建。
2. 随意更改设计发生了矛盾怎们引导。
3. 未搭建完的作品怎么处理。
重点问题分析
1.建构目的性不强,随意性大。
2.合作意识不强,意见不统一时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主动协商解决问题。
3.缺乏责任感,边搭边玩。
教师各抒己见:
牛牛老师:目前中班幼儿熟悉搭建材料,了解其特点,搭建有高度,丰富。对搭建材料的形状,大小,搭建方法更加的熟悉。
晶晶老师:会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技能,随意更改设计时提醒幼儿先看设计图,然后讨论协商是否需要改变原计划的设计。
芹芹老师:孩子在搭建游戏过程中的搭建兴趣不持久,坚持性不够,形式单一。突破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投放新材料,如各种形状、大小不一样的板材,和手工房屋。
乐乐老师:在开展游戏前对幼儿的要求规则不明确导致幼儿把材料抱一堆,无目的、无计划地堆放、搭建。
珂珂老师:侧重辅助材料,不够丰富,形式单一,材料少,幼儿的生活经验需要加强。未搭建完成的作品维持现状,下次继续搭建。
教师现场教研分析
1. 常见的幼儿建构游戏情景再现并讨论如何引导解决。
2.根据现场教研设置游戏前设计图。
教师通过情景再现和现场研讨并进的形式及时解决问题,在丰富这个区域规则的同时尝试设置新的丰富材料。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建构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建构游戏的组织和开展有了新的定位,同时也从自身指导、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大家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获得更多的建构游戏活动的经验让老师在组织幼儿建构活动时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法。也让老师们知道要用课程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建构活动,我们并不要求孩子成为一名科学家、建筑师,但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不同的尝试,追随自己的想法,不断创新和创造,这样的意识与能力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老师们对户外建构游戏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日后的建构游戏中,老师们将更加有目的地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行为,不断地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让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