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然后知困  磨才能成长 ——《四季》课堂教学反思【赵金全】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_^
创建于2023-11-01
阅读 4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最美的秋天,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在10月31日这天是值得被记录、被留念的。在我校卢梅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一同走进我班听由我执教的《四季》一课。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特征。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么一首富有童趣、画面明丽的小诗,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逐步体会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学时,我根据文本及教材特点,在研读诗歌的部分,先以插图入手,让学生观察探究后初步感知;再以“读”贯穿,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趣,在读中积累;读后鼓励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想象说话,运用语言。从观察、朗读后的感悟、积累,到想象说话时的语言运用,如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利用插图   观察感悟

      本课中,书上也随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研读课文时,我先以学过的课文《秋天》和《江南》的图片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说出春和冬引出课题——《四季》。然后让孩子从朗读课文中观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过图片初步感受景物特点(如尖尖的草芽),同时,在结合插图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利用插图这么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对文本内容获得感性的认知。 

  二、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四季之美有了直观认识以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读来深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四季之美。  

      1、读出特点。先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如发现春天里草芽的特点是“尖尖的,小小的”;再读一读课文,并让学生演一演春天的代表性景物“草芽尖尖”第一个看到春天的感受,通过学生自读,相互评价,通过“读”逐渐体会景物的这些特点。  

      2、读出情趣。当学生初步感知景物特点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挑战季节发言人作表演,这些本身就充满了童趣,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做动作,适当的动手动脚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体会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  

      通过各式各样的读以及适时、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在朗读以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挑战季节小诗人环节:“______,他对______说:“我是______。”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中的诗句,当一回小诗人,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启发,生活中许多景物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如:“桃花朵朵,它对蜜蜂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他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在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时,我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完整。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正因为有了之前一系列观察、读悟的环节作铺垫,有了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最后精彩的创造和运用。  

      整节课下来,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识字环节落实的主次不够妥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但预设的环节和效果基本达成。同时我也在考虑,创编诗歌的环节是否放在四个季节全部教学结束后再进行会更合适,那样或许不用让孩子将思维固定在一个季节的想象之中,让他们有更多更广的想象空间。

      

  经过实际教学后,我为我们“一四班”的同学们感到骄傲,他们以最认真的姿态听讲,以最响亮的声音发言,以最热情的掌声表扬同学、鼓励自己!作为入学不到三个月的“小不点”,同学们能遵守课堂纪律,保持一整堂课的注意力集中,且积极回应我的教学,实属不易。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更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与学生共同成长!

阅读 4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