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翻越千里,我们齐聚大上海享学习之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们追寻教育新理念,共探教研新思路。
2023年11月1日是本次研修培训的第三天,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奉贤区教育学院孙赤婴副院长为我们带来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讲座。
孙院长高屋建瓴,首先从“区域校本课程管理与指导”谈起。他先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的课改路径,校本课程的建设在整体上体现了国家课程的育人要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他着重介绍了上海市奉贤区在过去十年间校本课程的开发的过程与成果,有教研院专家的引领,有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的指导、交流、评比,让奉贤区各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百花齐放,也结出了奉贤区区域校本课程的硕果。
接着孙院长借助几个详实的案例,毫无保留地跟我们分享了奉贤区校本课程开发和跨学科实践的实施历程和研究。他提出,校本课程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推进紧密结合,要与课程改革热点焦点相结合,要高度重视科技类的跨学科课程的开发;注重主体学科的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从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入手,始终把学习者放在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跨学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未来教育时代,教育将从知识的教授转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校的任务也逐渐向“给学生设计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获得正面的信息、进而学习知识”的目标过渡。学校如果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将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而作为国家课程强有力补充的校本课程就大有所为。其开发和实施过程还需要各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开展,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讲座后,老师们纷纷提出自身的困惑,孙院长也一一耐心解答,带给我们多维度、多方向的启发,让我们充满力量,继续前行。
下午,研修团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上海市延安中学参观学习。
步入校园,恢弘大气的教学楼、曲径通幽的校园环境立即吸引我们驻足观赏、赞叹不已。其行政人员介绍了延安中学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办学历史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延安中学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的上海市真如中学,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现在的延安中学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是一座将传统与现代、时尚与高雅完美融合的学校。
研修团队参观了延安中学的科技馆,体验了虚拟运动、魔幻镜、VR体验、墙面石墨投影等高科技产品,打卡了军工车间、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少年法庭科学教育中心、机器人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等各类功能室,纷纷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点赞,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延安中学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成效。
延安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拓进取,不断发展,以“延安精神”为引领,构建并优化了“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在这里,国家课程校本化得到了充分的推进,拓展型课程丰富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研究型课程更是成果显著,培育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形成了“立足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社会公益和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对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引领作用。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和生成的过程。经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理论学习和延安中学校本课程体系的示范讲解,每位学员或多或少都有所启发,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也将走得更稳更好!
撰稿:曾海清、李 琛
马炳森、曹永勋
图片:郭少梅、李育新
编辑:吕小翠、马丽纯
审核:刘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