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但你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你又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么,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端午节的习俗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
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
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
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瓢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
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
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包粽子也是端午节一个十分重要一习俗,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汩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完成的粽子吧!
我们还学习了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呢!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