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仁府位于城内西南部,南起火药局巷东口,北至西梆子市街东口。元李好文《长安志图》记这一代为双桂坊,后改为今名。相传,街旁某家有两株桂树,每年中秋花开香气浓郁,远近闻名,故主家十分爱护。可是紧靠的邻居要盖新房,桂树正长在两家的交界处。这位邻居就主动让出五尺土地,保住了桂树。房盖后,主家发现邻居吃了大亏,请街坊相约调节赔偿,而邻居却拒不接受,成为佳话美谈。故改名称两家为双仁府。
双仁府街的南段路西,还曾有一个小巷,名叫双仁府大巷,因此巷通双仁府且巷道宽阔住户多而得名。1860年建成,1966年改为育红巷,1981年恢复原名。现已不存在。它东起双仁府,西不通,长108米,原本是双仁府的一部分,清咸丰年间得名大巷,1986年出版的《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中还对此巷有所记载,而如今这条巷子已经消失。《西安老街巷》一书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双仁府大巷内的车道有5米多宽,其中有一部分旧平房较为高大,其余的多是低矮平房,巷子里还有一个“莲湖区日用化学二厂”。上世纪九十年代,双仁府街开始了旧房和低洼改造,双仁府大巷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消失的。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条百米长的小街,曾是西安清末新思潮的发源地之一。1897年,由阎甘园、毛昌杰资助,于右任、宋伯鲁等人执笔的近代陕西第一家民营报刊《广通报》开办,后来迫于形势报馆闭馆。不久,阎甘园、毛昌杰再次联手,于1902年在双仁府大巷三义庙内,出版了《时务丛钞》,这本小册子大量选编各类支持变法、开启民智的文章,是近代陕西新闻出版业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