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请缨 教育先锋】聚焦数据意识,构建整体设计——滨州高新区实验学校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阅读 14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基础教育质量,11月1日我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了《落实新课程标准·聚焦“统计与概率”主题》听课和单元解读学习。

  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这些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由浅入深,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

  《标准》指出:“数据分类”的本质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分类。学生经历从“事物分类”到“数据分类”的过程,感悟如何根据事物的不同属性确定标准,依据标准区分事物,形成不同的类。

路文娟老师执教《分类整理》

  首先,孩子们对衣物通过颜色、穿着的位置,季节等分类标准进行了探究活动,孩子们通过编号、数字、图画等不同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课标》在教学提示指出:数据分类的教学,要重视对接学生学前阶段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物体的简单分类。在亲身参与的动手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共性与区别,学会分类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文字、涂画或表格等方式记录并描述分类的结果,体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为后续学习统计中的数据分类打好基础。

  教学中要从简单的“事物分类”逐步过渡到“数据分类”。在呈现方式上,一是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垃圾分类);二是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进行分类(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

李文杰老师执教《分类比较》

  王丛丛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聚焦数据意识 构建整体设计》单元解读:

一、研读课标找定位

二、磨课碰撞出疑惑

三、专家引领勇创新

  统计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事物分类、能绘制统计图表、能计算平均数和百分数。面对大数据时代,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特别是在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进而感受数据的力量,逐步学会思考、表达与交流合作。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图片文字:蔺乐亭

审核:李学辉

阅读 14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