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因为这些方法,可能是你牙齿越来越少的“元凶”

德牙联合口腔医院
创建于2023-11-01
阅读 2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恒牙患龋率为98.0%,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2.6%,牙石检出率为90.3%,附着丧失检出率为74.2%。人均存留牙数22.5颗,仅18.3%的人牙列完整。

南京德牙联合口腔医院王国平指出:大多数人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除了积极开展龋病、牙周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诊疗服务,还需注重提高老年人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不少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口腔健康观念里,对于口腔保健更是存在着许多误区

误区一: 年纪大了都会“老掉牙”

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牙槽骨的吸收、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缺牙后未及时修复以及吸烟、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

早期除了偶尔有肿胀、牙龈发炎、出血,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

当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牙齿就会出现松动,最后发展为牙齿脱落。

若能够积极预防和控制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老掉牙”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二:洗牙容易造成牙齿松动

“洗牙后牙齿变松了”——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经过洗牙后,结石被清理、牙龈肿胀和炎症消退,原来松动的牙齿就露出了“庐山真面貌”。

洗牙是维护牙周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抛光牙面,消除了菌斑和牙石的刺激,可使牙龈炎症完全消退或明显减轻,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

误区三:刷牙越刷越脆,还是漱口好

“越刷越脆”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造成,比如用力横刷导致牙齿颈部出现楔状缺损,牙齿遇冷热酸痛产生敏感酸痛,缺损过大甚至容易发生牙齿折断。注意:刷牙时不可大力,推荐巴氏刷牙法。

误区四:多啃硬食可以锻炼牙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牙齿由于咀嚼等机械性的摩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磨耗,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长期咀嚼过硬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过度磨耗,出现冷热敏感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本质敏感。

如果口内多颗牙齿磨损严重,咬合高度就会降低,面型也会变短显老。由此可见,这种多啃硬食的锻炼方法是有多不可取。

误区五:哪怕留个牙根都不能拔

大家常常对医生给予的拔牙建议持否定态度,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哪怕留个牙根也是好的。

要知道,口腔医生在给予拔牙的建议时是非常谨慎的,一般都是全面评估牙齿的情况,确认无法保留后才给出拔牙的建议。

有些不能修复的残根、残冠会刺激粘膜和舌头引起溃疡,长期刺激更可能导致癌变。

谈了那么多误区,口腔保健归根结底要做到以下三个坚持:坚持科学合理的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过冷、过热、过辣和过于坚硬的食物。

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配合牙线和牙缝刷辅助清洁。

坚持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修复。

相信只要把这些坚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朋友们都能品味高质量的幸福晚年生活。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